我个人对脑充血的一些认识、体会
脑充血三个字听起来很可怕的样子。
我小的时候听爸爸妈妈吵架,就常常会听见这三个字。
可能因为我爸爸的妈妈,就是奶奶了,当年,是脑溢血突然走掉的,所以在我爸心目中根深蒂固。
先摘录一下脑充血的定义如下:
脑充血在医学上称为脑溢血。脑溢血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它是因血压突然升高,致使脑内微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
在出血灶的部位,血液能直接压迫脑组织,使其周围发生脑水肿,重则继发脑移位、脑疝等。 如果延误送治可能造成全身麻痹、半身不遂、持续昏睡和痴呆症甚至死亡。
原来医学上的定义和我想的不一样,我一直认为,脑充血到极点,才是脑溢血啊。你看,充血,溢血。
《医学衷中参西录》五期三卷: 脑充血之说倡自西人,而浅见者流恒讥中医不知此病,其人盖生平未见《内经》者也。尝读《内经》调经论,有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反则生,不反则死”云云,非即西人所谓脑充血之证乎?
意思是说,脑充血的说法来自于西方,一些见识浅薄者嘲讽中医竟然不知道这种病,我想他可能从来没有看过《内经》吧。
脑充血证即《内经》之厥证。
这么看来,无论中西医哪种说法,脑充血都是很可怕的。
所以,我们不能等真的变成脑充血了才去治,而是有一点点苗头的时候就要及时纠正身体的问题。
我小的时候我爸就经常头痛,这种血管性头痛,也是可以理解为脑充血苗头的一种。就是血往上走,跑到上面下不来了。
严重的时候会觉得脑门上的血管都鼓起来了,甚至目痛。
后来的某一年,体检,我爸被认定为高血压, 于是开始了漫长的吃降压片的岁月。
但其实在我看来,血压高只是一种表现,也是身体与我们的一种对话方式,为其表,非其因。
虽然降压片,扩张血管等手段,是可以解决血管性头痛的,但根本原因解决了吗?我觉得,并没有吧。
应该想办法把上面的血搬下来。
我应该是秉承了相似的基因,
还在念高中的时候,我就时常头痛。于是学着父亲的样子,去药店买回来一整瓶的去痛片,摆在书桌上。似乎吃一片去痛片,就是成人的样子,很有范。可能就像十几岁的男孩子,学着父亲的样子背地里偷偷抽烟,那种心态是相似的。
父亲常常会头痛。那时候的去痛片、索密痛,是不是以阿司匹林为主,已经不记得了。那时候也不懂得去看药品成分,看说明书。只是知道和以为,去痛片,就是阿司匹林之类的,其实不然。
这去痛片一吃就很多年。有阵子居住在上海,上海六院的医生推荐了“酚氨咖敏片”,似乎很有效,头痛剧烈的时候,就靠它了。清楚地记得,前些年出门旅行的时候还吃过,一路西行被太阳晒了一下午,头痛剧烈,下车如腾云驾雾,完全不能思考。
直到前几年的一次偶然,才知道,这个药中所含的氨基比林,是致癌的! 之所以叫酚氨咖敏片,就是对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咖啡因、扑尔敏的组成。于是果断地停药。改用阿司匹林。
然而阿司匹林果然地没有酚氨咖敏片效果好,尤其那个会致癌的氨基比林是控制大脑中枢神经起作用的,没有阿司匹林那么单纯。
于是每次头痛就是阿司匹林+扛+按摩。
觉得这种情况的脑充血其实和某种时候的牙痛也是一回事。那次牙痛的具体情形之前写过,最后用的 生地怀牛代赭石各一两解决的。
这个脑充血式头痛,我也试过这个方子,就那次牙痛剧烈&头痛的那次奏效了 后来几次效果又不怎地。今日写到这里,想想可能是生地黄的问题 可能当时购买的生地黄有一半已经熟了。于是依旧都是依赖阿司匹林去解决的。
今天想写一篇慎用补阳还五汤时,发现张锡纯对付这样的脑充血有他独特的方法,思路在生地怀牛代赭石的基础上,又多了龙骨牡蛎,怀山药白芍柏子仁,白芍把热从小便导出,柏子仁平肝,龙骨牡蛎收摄,怀山药在这里做什么呢?
刚好今天头痛了一整天,昨天晚上母上大人急诊,没大碍,血压偏高(因为白天情绪激动)。我反倒一晚上没有睡好,今天白天就头痛了一整天没有消下去的意思。上午的时候还吃过阿司匹林,分毫无效的感觉。
于是的所以,我来试一试吧。
把药如数抓好,除了怀山药缺了一点点,我只有28克了,方子里是30克。其它都有,生地用的是年初自己晒的。
煎好药之后倒了一大碗出来喝,味道还可以,淡淡的甜味。应该是山药和怀牛的甜味,生地应该有些许苦,但可能因为用量少,也基本吃不出苦味。
徐徐喝下。并没有立刻见好,还是头痛,头痛到抓狂。
渐渐地浑身微微出汗了,觉得怎么会这么热呢?然后只管吃晚饭,
再过了半个小时,好像觉得头痛好了有八分了。
看来,微微出汗是怀山药的功劳了?因为是吃饭前就出汗的。
再过了一小时,头居然完全不疼了。
于是生平第三次,没有吃止痛药解决里这个脑充血式头痛。
第一次是某一次煮面条,被热气熏得忙得忽然就开朗了,头不疼了。
第二次就是那次牙痛剧烈连带头痛,是吃生地怀牛代赭石好的那一次。
第三次就是这次了。
那么回去书上仔细看看,作者对这个建瓴[líng]汤的解释(天哪,我果然才学习了一丢丢的一丢丢,刚才输入法直接打 jianlingtang 居然输入法都知道,想必其实和四君子汤一样有名。 如此名方我还刚刚接触,立刻觉得背上一阵汗,汗颜呢,我要努力学习的还太多太多太多了,时间不够用,珍惜光阴。怪不得李可老先生每日学习到凌晨两点,我每天11点就睡觉了,即使每天连电视剧都不看,每天都觉得学习的时间不够用,光阴似箭的感觉。)
《医学衷中参西录》五期三卷,
于“论脑充血证可预防及其证误名中风之由
附: 建瓴汤。”
脑充血证的先兆:
1. 其脉必 弦硬而长,或寸盛尺虚,或大于常脉数倍,而毫无缓和之意。
2. 其头目时常眩晕,或觉脑中昏聩,多健忘,或常常觉得疼,或耳聋目胀。
3. 胃时觉有气上冲,阻塞饮食不能下行;或有气起自下焦,上行作呃逆。
4. 心中常觉烦躁不宁,和心中时发热,或睡梦中神魂飘荡。
5. 或舌胀,言语不利,或口眼歪斜,或半身似有麻木不遂,或行动脚踏不稳,时欲眩仆,或自觉头重足轻,脚底如踏棉絮。
上面所述的几条,如果有一两条发现是的话,你再参照自己的脉象,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脑充血的先兆。(感觉第三条的情况特别容易被忽略)
张锡纯先生十多年来治愈此证颇多,所以拟了一个建瓴汤,服用后,脑中之血如建瓴之水下行,脑充血之证就自愈了。
有些人身体太壮实,初服建瓴汤的时候,如果效果不是太好的话,可以酌情加一点点大黄,如果身体不是很壮实的话,我们加一点点破血的药,比如桃仁、丹参。这样子效果可能会更好。
也有的人中风呢,是脑充血证,已经伏于体内,继又风束外表,内心燥热,所以呢,就突然之间中风了,这种情况在建瓴汤中加一点生石膏。中风的问题书中写得很是清晰详细,这里就不一一表述了,万一我理解得不全面,误导了就不好了。
我再去翻翻李可老先生的书上有没有类似的情况,李可老先生书上,录入了一个医案是血管神经性头痛。老先生对于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分析和这个基本相似,也是他的惯用思路,他是用的傅山引火汤,用引火汤把血引到下面,这就跟我当时治牙疼是一样的,可以用引火汤,也可以用张锡纯先生的建瓴汤的思路。 两者是并不矛盾的。至于这两个药哪一个效果更强,我就不得而知了。具体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我那一波三折的牙痛”。可能于每一个患者来讲,要看当时实际的情况,如果阴虚得厉害,可能用引火汤效果好一点,如果火比较大,那又比较洪实的话可能建瓴汤会效果更好一点,或者根据实际的情况做一些加减的调整。但回想昨天,我的舌质红几乎无苔,应该阴虚的情况很厉害,尿也很黄,大便不实,脉并不洪大,惟寸强尺弱,喝这个建瓴汤效果也相当好。
有一部分呈现血压高、却也是这种状况的人,(具体参照上面写的那几条)或许喝这个汤,让血不会妄行至头面下不来,不用常年吃降压片来控制,是为血压高是一个表象,而非病证。治病但求解其根。
愿每个人都能健健康康。
感谢您的阅读,
我理解得粗略,不对之处,请指正。
我到海边送夕阳
2019.5.11
2019.5.16 晨 修改
后记:
前几日看重耳传奇,夷吾的扮演者张一山,有几个近镜头,右边近太阳穴的血管都鼓起来了,依我个人的经验,要么拍戏太累,要么就是他也会经常头痛,也是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