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法则

《西红柿法则》by应老师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生活中孩子会提出一些需求,比如孩子说:“妈妈,我想吃西红杮炒蛋。”

这是一个正当的需求,但你却发现家里没有西红杮,于是你说:“家里没有西红杮呢,明天再吃好不好?”

这样的回应,是基于现实。带给孩子的却是无奈。

也有些妈妈觉得孩子主动提出想吃西红柿炒蛋,那必须得满足。于是你说:“家里没有西红柿了,你想吃,妈妈马上去买来做给你吃!”

这样的回应,是基于孩子的需要,但把握不好,容易变成溺爱。

孩子想吃西红杮炒蛋,由一个念头变成一句语言说出来,孩子是这个念头的主人。妈妈是孩子这个念头的协助者与支持者。所以,作为支持者,第一时间去响应孩子的需求:“好啊好啊,西红柿炒蛋不错,又美味又营养!”

这样的回应,孩子的感受是:我的需求被看见了,被重视了。妈妈是爱我的。

作为协助者,基于现实回应:“哎呀,家里没有西红柿呢,那可怎么办?”

“那可怎么办?”这个发问,将现实问题抛给了孩子,由孩子自己来决定。西红杮炒蛋因我而起,那也由我来担责。

这样的互动,既满足了孩子的需要,也让孩子学会了为自己的念头负起责任。

总结一下,当孩子提出一些正当的需求,但现实又不能满足孩子时,不妨采用这样的回应结构:

1、正面回应孩子的需求

2、诚实告诉现实的情况

3、发问引发孩子的思考

西红柿炒蛋如此,孩子想吃冰淇淋、孩子想买玩具、孩子想玩游戏,都可以遵守这样的沟通原则。那这个沟通原则就称之为《西红柿法则》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晚睡觉前看了一下实修群里信息,11点多了好多伙伴还很兴奋的聊着亲子话题。应童老师在群里发了一个提问,让大家各抒己...
    晨光160913阅读 3,853评论 4 10
  • 生活中孩子会提出一些需求,比如孩子说:“妈妈,我想吃西红杮炒蛋。” 这是一个正当的需求,但你却发现家里没有西红杮,...
    应童阅读 10,514评论 5 52
  • 我家大宝对朋友的渴望超乎寻常,对和别人交朋友也特别主动,一旦跟谁交上朋友,或者他喜欢谁,也是热情的超乎寻常。之前,...
    蝉衣cy阅读 3,372评论 1 2
  • 西红柿炒蛋,没西红柿怎么办? 昨晚11点多了应老师在Vip实修群内发问,今晚小孩想吃西红柿炒蛋,可是家里没有西红柿...
    橘子778阅读 5,817评论 1 4
  •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 让我们误以...
    馒头菇凉Angel阅读 2,84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