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丨真真切切的幻觉
“感觉是一套生产系统的结果”,那么,这个系统可能并不是唯一的——第一,它有可能出差错;第二,也有可能还存在着另外一套可以置换的系统。
体会:对于同一事物,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觉呢?这就说明我们的感觉不是事物本来面目的呈现,而是经过了一系列的“加工”最终传递到我们的大脑。大脑处理、判断后才产生的。而每个人的加工、处理、判断的方法不同,于是就有了不同的感觉和看法。
004丨“虚幻”的快乐,还是“真实”的乏味?
问答丨既然认知意味着痛苦,为什么不能选择舒适?
当你与世无争,不付出努力,或者是努力地“不努力”的时候,你就会陷入到持续的将就和苟且当中。
第一, 你的生存优势会明显降低。
比如日本的“穷忙族”,他们不愿意上学上班,不愿意追求世俗的浮华,但他们也必须得吃饭啊,怎么办呢?“穷忙族”们在地铁里,在街上找垃圾箱的旧杂志捡出来卖掉。每天忙活很长一段时间,把这些旧杂志送到指定的地方,然后换一碗面条吃。
这舒服吗?确实,看着行色匆匆的人群,“穷忙族”可能会觉得自己减少了很多的麻烦,但有些麻烦,他们也是无法摆脱的。而当他们越来越处于一种边缘状态,他们的生存优势就明显降低了。
第二,快乐是有高低之分的。
比如跑步的时候,不跑步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到那种快乐感的;再比如说爱冒险的人,在冒险成功以后那样一种自由、解放,身心充实和强大的快乐感,你也是不可能体会的。
但如果你选择“通过痛苦而获得快乐”这样一种途径获取快乐,至少有两个好处:
第一, 你的生存优势在增加,像老虎伍兹、菲尔普斯,都是通过反人性的训练获得了优势;
第二, 这样的快乐品质要远高于苟且滞留在舒适区的那些人所体会到的所谓“快乐”。
事实上,第一种舒适会逐渐腐化——你住在一个屋子里,因为你追求的是舒适,打扫会带来不舒适和痛苦,你就不去收拾它,最后就会变成困难持续增加,你会越来越生活在一个好像很舒适,其实非常不舒适的猪窝式的“舒适”环境当中。
这两种“舒适”的差别在于,前一种快乐是一种恶性循环,后一种快乐是一种良性循环。如果做一个理智的选择的话,我觉得还是应该选择后一种快乐,那就是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