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有点饿,天儿也擦黑了。似睡非睡那会儿,窗外楼下一群孩子打球、玩闹着,好像持续了一下午。而后,好像又有大人的声音。总之,在醒来的那刻,终于寂静了。
看了一眼手机,因疫情结识的一妹纸,发圈说有家蛮大的餐饮店关了。疫情初期,帮我们义务揽收口罩的“舅舅”留言说,尽量支持喜欢的小店。刚好家里没什么食材了,出去吃吧。堂食?打包?茶餐厅?面食?……
站街口,看着周围五颜六色的店铺灯光招牌,除了过往的人脸上都多了一层口罩,似乎没有什么异样。火锅不能吃;牛肉自动屏蔽;茶餐厅生意一直很好,不用我“照顾”;汤粉……算了,小店人员复杂,也怕像年前的一次,质量打折,不是记忆中的味道;不自觉就走进了现炒快餐店。
应该也是去年初成立的,没多久就火爆起来。虽然比周围餐饮店略贵,但还是挺受大家喜欢。不同于其他自选快餐,都是单锅小炒出来的,品种繁多,用油、有料还算放心,就餐环境相对舒服。没明显毛病,就是贵。去年一月估计不做两三次饭的毛病,多半也在这家店养成的。
因为是称重计费的,所以每次打完秤才会惊讶自己又挑多了。选菜基本以鱼虾类为主,下赌注似的,以为这次选的煎鱼会好点,结果又是咸的要打死卖盐的,害我又喝了一碗半粥才作罢。
一份餐算下来30块,当然酸菜菠萝炒饭还挺不错。即便不点炒饭,也接近三十,这也是疫情前的常规消费。回来路上,瞄了两眼街对角的百果园。除了百果园,一排几家店铺都拉着卷闸门,全关了……原来上次出来买水果,发现店铺关闭应该是真关门了,而不是自己一直以为的因为时间太晚。
住处附近的水果店,可能因为失去了强劲的竞争对手,生意似乎没受影响。只是同样价格的水果,百果园的似乎品质更好。买了一份沃柑,六七个的样子,25块。
眼见得我们的“疫情口罩群”闹腾了一阵,终于转变话题了,突然就说到物价上。一教我做麻花的姐姐说,好像现在100块买不到什么东西了。想想也是,一餐饭下来,还没怎么着,一半没了。搁之前,从来没琢磨过自己一个月单信用卡还款就五千左右是怎么花的。现在细想起来,只要在外面就餐,平均每天都最少五六十……
按照目前我这样的赚钱速度,在深圳买房,除非等房市崩溃了。可近来看报道,因为疫情,政府贷款政策的出台,原本扶持企业的贷款,基本都回流房地产市场了,房价看涨。随你们怎么涨吧,哀家只管伺候好自己的胃。
去年临近年底,还找中介看过房子。看完,心里就一阵悲凉:花百万买那么一小片地儿,我图啥?辛辛苦苦几十年背负债务,就为了这蜗居之地?
不知道为什么疫情期竟然还会有不少人去拼命炒房子?房子也许从来不是单纯为了住的,因为好像并没有什么有效手段遏制恶意炒房的人。眼见得倒闭的店铺越来越多,经济下行,可市面上的物价没降,反而小幅攀升?!
记得儿时,一百块可以过个年。偶尔上个街,爸妈兜里揣个三五十,好像能买到好多东西。吃碗炒凉皮五毛、一块的,一碗砂锅烩面好像也才两块左右,记不清了,但那时钱真算钱。后来每到过年办年货,才明显觉出钱越来越不经用。从最初几百块过个年,到如今,千把快采点必备年货,当然这猪肉也没怎么敢可着买。
如果儿时竟知道2019年起的猪肉能飙升如此厉害,我也不至于上学瞎耽误功夫。早早地去学养猪的本事甚好,向本家丁磊大叔看齐,估计能靠卖猪肉发家,说不定还有能力买深圳的房子。
可真到那份儿上,也不用愁房子了。突然有点理解做男人的不易了,因为要结婚,房子在丈母娘眼里是标配,可我一个总自称“女汉纸”的人都觉得在深圳买房艰难……
哎,希望今晚能梦到可以中特等奖的彩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