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行动(一)

在时间那一章了解到根据事情的重要和紧急程度,安排事情的优先级,通过上一章目标,我们明白安排的这些事有些要和我们的目标相关,这一章就要说下怎么展开行动,将事情安稳落地。

在事情执行前我们需要在自己的脑海里先预演一遍,不需要太多的细节,有关键节点的考量就可以。比如明天我要和客户见面,我需要想好几点钟起床,穿什么衣服,带好什么东西,几点出发,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见到客户说什么内容,想好以后,避免自己忘带一些东西,提前把这些东西放在自己的行包内。基本上每个人都会在大脑里这么预演,来保证事情不会有疏漏对吧?

可是你看,安排这样的事情是因为很常见,很熟悉的情景,但是稍微做些有挑战的事呢,上司让你在今天下班前提交一套方案出来,你会发现你有时候根本想不下去,想着想着就很心烦意乱,甚至感受到痛苦是不是?

在我们的大脑中,负责记忆的海马体被连接到两个"杏仁核"的神经元小球上。如果出现的是熟悉的事物,海马体就会被迅速激活。但如果是新的事物,海马体就很难找到与之相匹配的记忆,它就会把这类事物鉴定为不熟悉,然后向杏仁核发出信号,我们就会感到抵触和反感。这个就是"盖兹尔斯-杰克逊效应"——创新的悖论的根本。

我们本能的生理机制会对不熟悉的东西产生排斥感,如果想继续脑海里预演,我们就会在“痛苦”中思考。

我们为了抛弃这种讨厌的、痛苦的感觉,就需要有快乐的感觉填充进来,所以打开了游戏,拿起了手边的甜点,刷起了热点视频…,我们选择了暂时的逃避,瞬间大脑得到了拯救,愉悦感到来了,等自己再回过神来,时间过去了大半,任务纹丝没动,丝毫没有进展,痛苦依然存在,还因为时间的流失,转而代之的是焦虑和不安。赶紧做吧,别管什么样了,把心一横我们忍痛坑坑绊绊的写起了方案,慢慢的好像变得轻松了许多,觉得有思路了,有了一些信心。鼓励自己继续写下去,一段时间后,思路变得更加通畅了,咦,都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啊,赶紧写不要再胡思乱想…总算在下班前完成了方案。上司收到方案后,指出里面的问题,说可以明天改完再发给他,我们很高兴完成了今天的任务,可以安心下班了。

今天的任务让上司和我们不仅建立了信任的合作关系,还感受到了上司关爱下属,不让下属加班的好领导作风,我们暗暗在心里给上司又加了些好感度。上司这么做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个任务不再像是关在黑箱子里,他心里有了底,明白这个方案明天肯定能够完成,虽说是安排任务今天内完成,但一般是初稿的时间,不是最终稿。管理层安排给执行层完活的时间节点,是会常规性的预留一部分时间以防万一。

回顾整个事件,是焦虑把我们逼到必须现在开始做的地步,而又是不管怎样先开始做,让我们有了动手的理由,并随着工作让我们自身逐渐进入了心流体验的佳境,能够忘却周遭的时间。后来方案虽不足,但再完善的过程相比会轻松好多。所以先完成再完美无疑是行动的最佳模式,然而真能毫无反抗的按这样的想法去完成事情,那搞定人的执行力也就太简单了。事实是虽然道理我们都懂,可还是做不到啊!

想行动,提升执行力,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心流模式、精力管理、压力管理、情绪管理,每一方面都与行动的效果以致最终的结果息息相关。了解了这些基本上就破解了人之行动的底层逻辑。

目标分解

在开始行动前,需要把目标进行分解。

一个大的目标如果不去分解,可能就无从下手。让你造一艘游轮,能一下子造出来吗?但是从每个零件开始制作,最后就能够把游轮组装出来。我们有时遇到一个目标,乍看之下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务,让人头晕目眩,觉得遥不可及,比如背牛津英语词典,但是你每天背二十个,总有一天能背完。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这样的大目标,今年目标销售部每个人销售额四百万,今年APP目标新增用户数一千万…

告诉自己遇到这样的目标,先稳住,别着急,先分解下目标看看合不合理,能不能执行。

今年目标销售部每个人销售额四百万,那每个季度平均是1百万,每个月将近30多万,每周平均要销售7万,需要注意的是:

1. 正常进行的时候不可能是平均分布的,而是有可能在某一点突然爆发,在一个月一下子补了前几个月的量都有可能;

2. 如果是大麦网售演唱会票,那这个销售额就没什么压力,如果是卖普通的铅笔盒,这个目标就定的不切实际了。

3. 当发现一个月30多万的销售额大概可以做到,就需要规划好具体要做哪些任务,每个任务至少要达到什么标准了。

就拿今年APP目标新增用户数一千万举例来说:

1. 每月平均新增用户预计90万左右,每两周就是45万算;

2. 分解到微信平台,每个大流量公众号两周内可以引流5千-1万,10个公众号将近10万。抖音、快手平台10万,公共媒体10万,线下地推1万,明星代言10万、话题推广5万-10万。还可以做手机厂商预装,用户之间相互推荐之类的拉新活动等等,这样两周45万就有可能达到;

3. 分解完小目标后,接下来就具体到完成每个小目标该如何去做:策划公众号发布什么样的内容吸引用户,如何调动抖音、快手KOL推广,通过什么优惠活动促使用户相互推荐,申请多少财务预算…

能完成该目标的前提是,经费要够,人员要到位,最关键的点是APP本身得有价值,口碑还不错。满足这几点就可以尝试实施该目标计划了。

我们看到有了目标,只有分解到可以具体实施的任务的时候才可以被执行。一旦分解到可以执行的具体事项,这个目标再宏伟也就变得不那么遥不可期了。目标通常会让我们感受到压力,人面对压力无非就是两种选择,打或者逃,我们的祖先遇到鹿、狼就会想的是去搏斗,但要是遇到熊,就只能逃了。所以看到大的问题大的目标,下意识激发了逃的反应很正常,告诉自己要先稳住,别着急,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们经常会被一些庞大的数字惊叹到或者吓到。过年红包5亿,背圆周率小数点后上万位,10000个小时定律…,看着挺多,其实美团APP每次好友分享红包赚5元,那1亿个用户分享,都不用等到过年,就撒出去五亿了。背诵圆周率只要给我们时间,我们也可以在一遍遍的背诵后,背到小数点后上万位,就看我们愿不愿意投入辛苦和时间进去。一万个小时定律其实每天工作八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就需要五年,五年也不久啊。

目标分解的不清晰,就会影响我们的行动,分解的原则就是分解到具体可操作的事为止。再以减肥举例,我们要在1个月减掉5斤体重,这是大目标,可以分解成三个小目标:每天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精力,控制饮食,增加运动。

· 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精力:晚上10点50睡觉,早上5点40起床,中午休息半个小时;

· 控制饮食:只吃早餐和晚餐,午餐不吃,控制糖分、脂肪的摄入;

· 增加运动:早上晨跑半小时,中午在楼道里做10层上下楼运动,晚上10组仰卧起坐,瑜伽半小时。

规划到行动计划表上,就可以这么体现了。


这里需要说一下,减肥的这个目标其实是为了我们保持健康变得更美,让自己变得更好这个更大的心愿而制定的,它的实现可以让我们体验到自我把控的良好感觉,还能养成早睡早起,少食运动的习惯,也满足了先完成再完美的设定,也就是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想表达的,甭管什么,先定个小目标,比如先赚它一个亿再说。换到我们自身行动的逻辑,甭管什么,减肥先坚持一个月再说,写文章,先写它一百个字再说,学习工作,先干它10分钟再说。

行动计划

WOOP思维方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网上流传着那些网友们定的年初计划,计划买个奔驰,最后变成了奔奔,看着很搞笑,然而“想”不等于“做”,梦想与实现之间,往往隔着好几条大街。


作者加布里埃尔·厄廷根在《WOOP思维心理学》中提出了帮助人们有效地行动,实现梦想的WOOP思维方法。简单来说,就是W(愿望,Wish)→O(结果,Outcome)→O(障碍,Obstacle)→P(计划,Plan)四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愿望

我知道你有好多个愿望,请选择其中一个你觉得重要的,把它放到思考的中心。

第二步:想象结果

让身体放松,想象梦想成真后那些让你开心的场面,越具体生动越好,尽情畅想不用有所顾虑。

步骤三:思考障碍

接下来思考有什么障碍阻碍了愿望难以成真,找到那些关键障碍。温馨提醒一句,如果障碍真的很大没有办法解决,那还是换个愿望吧。

步骤四:制定计划

针对这些障碍,我们想想能不能接受最坏的情况,如果遇到最坏的情况,我们可以做什么,让自己不会陷入困局,从而制定“执行意图”计划来应对障碍情况,让自己的思考走在困难前面。

所有上台表演的演员,尤其是搞笑类如小品、二人转的演员,都不希望自己上台前,遇到现场气氛冷淡的局面,这样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导致发挥不好,还可能造成自己的演出也没有人笑。可是谁能把握自己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呢,所以就得提前准备一些包袱笑料,遇到冷场时就先说几个,抖个机灵,耍个绝活,让现场气氛再度活跃起来,这都是需要提前准备的。比如郭德纲在德云社说相声,前面演出的演员说完后,一个笑声都没有,包袱也不知道在哪,场面极度尴尬。郭德纲上台后就说,也不是每个相声都要把你逗得哈哈大笑的才叫好相声,我们德云社要满足不同人的喜好,有人喜欢捧腹大笑的,有人就喜欢这种不温不响的。这么一解释,下面带场的观众再及时的配合着喊个“好!”这场面就过渡过来了。

执行意图就是“如果遇到…情况,就做…事"。

打个比方,你能看到为什么一些农村电视剧,或者大街上某些大妈跟人吵架,就喜欢往地上一坐,哭天喊地的,这就是因为这样的执行意图植入了她们的大脑:如果遇到跟别人吵架,别人不让着我,局势也不利于我,那么我就坐地耍泼,让他们不敢再逼我。

这样的画面是不是特别生动,不过可能有人没见过这样的场景,那我换个例子:

在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时期,有位女士进地铁站,别人让她带口罩,她不仅不戴,还蛮横无理的打骂工作人员,结果被送至派出所,她的执行意图是如果别人想指导我什么,那都是觉得我不如他,是冒犯我,是伤我自尊的敌人,发生这样的情况我就要用我的武器“拳头”“腿”“脏话”反击别人来捍卫我的尊严。

小A喜欢一个女孩子,想过去表达爱意,一般会这样想如果我过去跟她表达爱意以后她不理我,那我以后就再也不会跟任何人表达爱意了,也不会再出现在她面前了,嗯,所以好多杯具男就是这么诞生的。

上面的例子都是把执行意图没用在点上,但是往往有些人就只能想到用这样的解决方式来设计他们处理障碍的执行意图。所以我们要多学习,多增加自己的见识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让自己不会思维片面的老去找那些自以为可以把问题解决但其实是最差的解决办法。来看看那些可以帮我们更好的解决障碍的执行意图:

1. 如果我遇到客户没有准时来到约见地点,那我就打开书开始阅读;

2. 如果我遇到别人跟我吵架斗嘴,那我选择闭口不言,一个动不动就吵架的人,其实智商情商很一般,没必要跟他浪费时间,跟他吵架只会拉低我的档次;

3. 如果我上台演讲忘词了,那我就偷偷看下掌心里写的字…

掌握WOOP方法,对我们非常有帮助,它是通过“心理比对”“执行意图”结合,使“想”与“做”二者兼顾。心理比对的意思是WOOP前三个步骤所表达的:在心怀梦想的同时,考虑那些阻碍梦想的障碍。而执行意图就是第四个步骤的制定计划。

想想如果我们去表白,执行意图该怎么设计呢?

行动规划

WOOP方法是行动计划的一种方式,更适合应对日常生活和塑造行为模式,以及处理目标分解后的单项事务时,提前准备好计划的方法。当我们的目标需要详细的规划,在整体上把关时,就需要做行动计划的规划管理,上一小节中说到的减肥计划,当中的计划表格就是其中一种形式,有具体的完成动作、结果、时间、行动对象。

行动规划的计划方式是从目标预计完成的时间点反推,要思考需要经过哪些关键步骤,每个步骤要投入多少资源,这个资源包括时间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技术资源等等,如果遇到困难,保障计划顺利进行下去的方案是什么,而且预计结果要用数字指标清晰表达出来。所以计划管理主要具备四种能力:预演推想能力、资源估算能力、危机意识能力、数字评估能力。

我们职业规划的话一般可以评估五年内的计划,继而反推出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如果考虑不了五年内的就只计划今年的也是可以的。

五年之外的我们可以去想想人生或者企业的愿景,这不是计划内的事,而是我们经过艰难险阻最终要达到的地方。愿景是我们价值观以及使命的体现,很多企业建立之后也没有想清楚自己的价值观、使命、愿景,这就会让他们在面对一些选择的时候,往往“唯利是图”。企业的价值观、使命、愿景一般来说是由创始人定义的,他自己心理清楚想要什么,或者没想好要怎么确定,可是你不说员工们就无曾可知,这就让思想很难统一,大家像无头苍蝇一样,失去了判断对错的统一标准。一旦为了哪件事发生争执就会为了自己的理念争对错,每个人都站在为公司好的角度考虑问题,老板来了也只能圆场或者各打五十大板,有时老板不会为了对的事来评判,是为了讨好那个给公司更大利益的员工,这就缺失了公正。更有甚者,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发生。阿里有着政委体系,那是当年马云看了《亮剑》后要求所有员工都要看这部电视剧,最后建立了这套体系,政委的存在是为了统一员工思想,让他们不会在利益面前做出违背公司的事情。

愿景会随着其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计划也是一样。我们要明白,计划的根本目的不是要安排你明天做什么,而是要告诉你今天做什么。谁也预想不到过年的时候会爆发瘟疫,所以饭店会提前囤粮应对过年的高客流量,这就是计划,但是遇到了瘟疫这样的突发情况,我们就不能依然说明天的计划是这样的我们继续执行。计划赶不上变化,今天的任务就变成了该买口罩买口罩,该买消毒水买消毒水,日子照样得过,饭点库存里的蔬菜放久烂了也得扔,该面对的损失要坦然面对,没人会嘲笑你傻,为什么囤了那么多粮,他们只会佩服你的坚韧和随机应变的机智。我们设立计划是为了更好的完成目标,不是让计划把我们束缚住了手脚,在这个变化如此之快的社会,也许睡一觉,明天就又发生了什么改变,多接受新的信息,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不仅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

了解了规划计划的各方面,现在来打个比方。我们要开发一款应用APP,预计着四个月上线,我们知道要完成哪些功能,然后开始倒推工作任务,下图是我做的一款APP的计划(只截取了一部分,详细的话我会出一本IT产品方面的书再详细说明):


我当时做这个图的时候没有定下是外包还是公司内部开发,所以没有关联各环节的干系人。可以看到分为几个关键环节,每个关键环节有更具体的任务,任务有着满足工作人员能正常完成的时间及审核定稿的预计时间。有了这么一个计划甘特图,工作人员如何配置,项目的预算是多少,通过对项目要求的紧急程度和质量等多方面因素联合考量后就可以判断出来,老板就能对整体项目有了大致的把握了。

这里预演推想能力是建立在对项目整体工作流程的熟悉,能预想到做这款应用APP每一步需要实施的环节;资源估算能力是对每个环节任务完成的时间有心理预期,对人力资源做到心里有数,同时要考虑到人的惰性和项目实施的不可预知性,还需要加入一点容错时间(这里如果是代码开发的读者想再研究的更细,可以参考《人月神话》)。危机意识能力在于心里有一套可行性方案后,觉得哪个环节风险最大,针对该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风险分析,并做出应对的策略;数字评估能力是指对人员数量、时间点、预算金额,一个相对准确合理的数字评估。真要作为一个项目经理,写《项目计划书》的时候,就需要用到这些思路了。

我们在做计划甘特图时,可以用的工具有EdrawMax、visio、project,后两者只能在windows上使用。

计划实施的过程要时刻准备面对变化和危机,要小心“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欧洲人在看到第一只黑天鹅之前,天鹅和白色是一个意思,后来口中的“黑天鹅”,意思就是“不可能”。当在澳洲见到第一只黑天鹅时,“天鹅是白的”这个“铁律”就彻底被颠覆了。《黑天鹅》这本书的作者塔勒布说:“黑天鹅的破坏性是根本的,虽然它出现的概率极小,但是,一旦发生就会带来极大的冲击。”所以要像《金蝉脱壳》电影中演得不仅有Plan A,还有Plan B,要永远有一个备选的方案以防不测,而我们还可以有Plan C and D。

行动的方法工具

行动的方面可以用到哪些好的方法工具呢?WOOP方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这里再介绍一种方法工具,GTD时间管理。

GTD时间管理


GTD(get thing done)意思是把事情做完,GTD时间管理是由美国作家戴维.艾伦在《搞定》这本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记忆和注意力集中是很有限的,没法同时记着很多事情,通过GTD建立一套任务系统,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它有五个核心原则:收集、处理、组织、回顾、执行。

1.  收集

把头脑中的想法记录到收集筐,拿笔记下来,这就是我们的“外脑”。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要明白大脑是用来思考的工具不是单纯用来存储记忆的,利用好我们的“外脑”把记忆从大脑中释放出来,就能做更多的事情。收集筐的内容要注意定期清空。

2.  处理

事情收集好之后进行整理,整理就是把收集的信息整理分类,然后逐项处理,不把事务放回。

按《搞定》一书中建议的分类可以采用:1)2 分钟内完成的事,2)等待事项:需委托他人完成的事;3)日程:特定时间做的事,如约会;4) 单步事项:不能在两分钟内完成,不能授权出去,只能你一个人干,并非要在特定时间下完成,需要尽可能快完成的;5)多步事项:一步不能做完,特点就是不能由你一个人决定,要分解成多步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完成项目;6)未来/某一天事项:你想到的点子,未来才要实现的计划等。7) 参考资料:自己建立的资料档案系统。8)我补充一条,采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将事务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优先级排序。

3.  组织

根据处理任务的结果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决定任务的最终导向,是形成目标计划,还是变为待办事项,又或者把它暂且搁置,用其它方式解决这部分事情。

4.  回顾与检查

定期回顾和更新我们的任务系统清单,可以每天一次轻回顾,每周进行一次重回顾,确保所有的任务列入到清单里,并更新到最新情况。

5.  执行

分为三类执行:1)执行任务系统里面已经设定好的东西;2)执行临时出现且需要做的事项;3)重新整理任务系统清单。

执行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专注,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

GTD时间管理的好处是在执行过程中,心里无需惦记其它事情,按照系统清单罗列的事项一条条处理事情即可。一般就算有些事项没有归入清单,也无伤大雅,可以随时纳入系统或者及时处理。

进入专注的工作状态——心流

在讲GTD时间管理时,说到要在执行过程中保持专注。感觉就像和让大家安静下来只需要不说话,不发出声音这么简单一样,保持专注不是我们告诉自己专注就能专注的了的,如同朋友失恋了,你告诉她不要伤心难过,她就能立马开心起来吗?答案显而易见,我们不是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自己的专注度,不然也就不用写后面这么多了。

曾经我在一个培训班里接触过这样的游戏试验,培训老师让我们专心数下播放的影片中到底传球传了多少次,还说迄今为止没有多少人数正确过,这极大的增加了我们的好奇心和求胜心,不就是数传球的次数么,有那么难吗?当影片播放完毕,老师问大家传了多少下,大家回答都很一致,15下,那有看到视频中出现一只黑猩猩么,全场100多人,只有几个人回答有看到,这看不见的大猩猩是认知心理学中的非注意盲视现象,而我跟老师说我不仅看到了黑猩猩还看到他是从右边走进画面,在中间做了几个拍胸脯的动作又从左边走出画面。这个期间我还看了下老师当时在干嘛,这点没跟他说,之所以看他是因为我看到黑猩猩出场就明白了这个试验要测试的不是简单的传球了。他很尴尬,说我应该曾经参加过这样的测验,但我并没有,他的当场应对让我不是很开心。如果我是培训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我会向他说“看来你很注重细节”,所以这又体现到,当我们在演讲时设计一个互动环节,就要想着通过WOOP执行意图来穷举可能发生的事情,并针对设计反应模式,应对可能发生的情况。

所以专注力对于我来说绝对是比别人更难获得的资源,我特别容易被外界干扰,这都是我下意识的反应,有人说现代人们的专注力缺失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电视剪辑的内容太过紧凑,甚至在美国,电视剧中一个镜头5秒不变就会让观众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大家的节奏都被提上来了。我原来做影视工作,可能在职业上这样是有好处的,但是在专注学习、工作的方面我要比别人更长时间才能进入状态,我为此一直在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心流是一种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的感觉,产生时会伴随着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心流概念由米哈里· 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中提出,并提到使心流发生的八项元素:

· 第一,这种体验出现在我们面临一份可完成的工作时。

· 第二,我们必须能够全神贯注于这件事情。

· 第三,这项任务有明确的目标。

· 第四,即时的反馈。

· 第五,我们能深入而毫不牵强地投入到行动之中,日常生活的忧虑和沮丧都因此一扫而空。

· 第六,充满乐趣的体验使人觉得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行动。

· 第七,进入“忘我”状态,但心流体验告一段落后,自我感觉又会变得强烈。

· 第八,时间感会改变——几小时犹如几分钟,几分钟也可能变得像几小时那么漫长。

这些元素结合成一种深刻的愉悦感,带来无比的报偿,并扩展成极大的能量。


这幅图说明了技能和挑战的难度决定了我们是否能进入心流区。我们初入社会,进到公司技能刚开始并不是很高,安排的工作难度也不会很高,这时我们可以在工作中感受到心流。随着经过工作不断训练,技能熟练度提升了,如果再继续做低难度的工作,就会让我们产生厌烦的情绪,这个时候就需要增加工作的难度。如果难度又太大了,我们的能力匹配不了这样的挑战,就会转而变成焦虑,当我们努力加强自己的技能,能应对这个挑战时,工作又进入到心流区。

简单的公式展示就是这样:

· 个人能力<挑战难度 => 焦虑

· 个人能力>挑战难度 => 厌烦

· 个人能力=挑战难度 =>心流

我们要让自己的挑战时刻保持在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状态,就是让我们既能自我提高,还能持续进入心流的一种策略了。

我容易被外界转移注意力,并不意味着我进入不了心流状态,事实来说,每个人在玩游戏,读自己喜欢的书,看喜欢的影视剧都会进入心流,觉得时间转瞬即逝。那进入心流具体该怎么做呢?

想要进入心流还需要先了解下面几个概念:

内在失序——感知到的信息跟既定的意图发生冲突, 或使我们分心, 无法为实现意图而努力,这是对意识极为不利的影响力。 我们曾经为这种状况取了各式各样的名称, 如痛苦、 恐惧、 愤怒、 焦虑、 妒忌等。 所有失序的现象都强迫注意力转移到错误的方向,使注意力不再按预期发挥功能, 精神能量也随之窒息了。

当与个人目标相冲突的信息侵入到意识之后,如果触发了我们相应的情绪,就需要腾出手来应对, 用于处理其他事务的注意力自然就相应减少了。

精神熵——每当感知到的信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 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 也可称之为“精神熵”(psychic entropy) , 它会导致自我解体, 使效率大打折扣。 若是这种状况持续太久, 将对自我造成严重的损害, 使自我再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实现任何目标。

知行合一——当情况要求一个人运用相关技巧来应付挑战时, 这个人的注意力就会完全投入, 不会将精神能量耗费在任何与挑战无关的事情上。

这时最优体验就会在此时显现:当事人全神贯注,一切动作都不假思索,几乎完全自动自发, 他们的知觉甚至泯灭,认知与行动完全合二为一。

心流没有反省的空间——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被自我怀疑或疑问所打断: “我为什么这么做? 我是否该做这件事? ”我们一再追问行动的必要性, 并批判它们背后的理由。 然而在心流中没有反省的空间, 意识运作顺畅, 每个动作都衔接得天衣无缝,所有行动宛如一股魔力,带着我们勇往直前。

心流会消耗大量体能——心流体验虽然表面上看来不费吹灰之力, 实际上却远非如此。 它往往需要消耗大量体能。通过一些训练可以学到高超的技巧来快速进入心流,但只要注意力一放松, 心流就有可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心流可以提升幸福感——一旦你从这个状态出来,你可能会觉得口渴、肚子饿,但精神依旧很好,心情也很愉快,这是因为虽然肉体消耗了能量,心灵反而补充了能量。研究发现,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重复且规律地进入心流状态,它能够帮你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令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和快乐。

了解了这些概念,就来看看如何让我们更快的进入心流之旅:

1. 有足够的精力

当我们休息不好的时候,身体的痛感、乏力感会导致我们内在失序,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我们身体就像一块电池,每天的能量是一定的,要是用在游戏玩乐上面,同样会消耗精力,我们要把80%的精力用于工作,剩下的玩乐就当是缓解疲劳,或者给自己辛苦支付的奖励就好了。

2.  具有动机

你的动机越强烈,越能更大程度上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心理学研究发现,动机足够强烈,即使连续三天不睡觉,都可以保持敏锐的专注力,但要是目标让他们提不起动力会很快开始打磕睡。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看小说,在课堂上看教学课本相比看小说就容易打瞌睡,看小说从白天看到晚上都不想睡觉,这就是源于兴趣产生的动力,所以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  任务不要太难

任务太难会让人感到压力巨大,心生畏惧从而放弃挑战。如果任务太简单又会让人丧失兴趣觉得厌烦。高中的时候很喜欢看小说,想买一本小说看,看到《兽血沸腾》,真的是被吓到了,那是当时卖的最厚的一本小说书,大概有8公分那么厚,每页是A4纸大小,字密密麻麻,我的头皮也跟着发麻,这读完得多久啊,完全没有想要拜读的欲望。但是《诛仙》同样的A4纸大小,总共8册厚度比起来犹有过之,我就看完了,因为当时是一册册的出,每一册就不会有让我犹如读字典般的感受。所以我们要一步一个台阶来,避免给自己心理压力太大,导致崩溃放弃。

4.  转变心态

领导安排任务我们需要干完是我们的动机,任务也不是很难,但就是内心抵触不想去做,那也很难进入心流。当做自己内心排斥的工作时,那真的是全程在与自我对抗,这种感觉确实痛苦,本来消耗一倍的精神能量,要变成双倍或者更多,因为不仅要与外部对抗,还要与内心自我对抗。这种情况要去寻找转变心态的契机,可以是创造新的目标,想办法说服自己内心。如果是与自我价值观冲突,也可以换个工作或目标。

5.  记住成功的感觉

做事前可以多想象自己完成这个事情的愉悦和成就感,或者只要完成这个事,就给自己一个奖励,买个自己喜欢的东西犒劳下自己。同时每次做完事情要记住成功的感觉,它能帮助你在每次工作时唤醒肯定能成功的信念,增加做事的动力,激励自己完成工作。

6.  冥想

通过冥想减少杂乱的思绪,放空自己,保持10分钟左右不去想别的事,这样就能让自己在接下来的时间安心做事。如果心情激动或者暴躁,一直放空不了,也可以尝试跳段快舞,拍击一些东西,或是听些快节奏的歌,就是做一些消耗能量的事,把这股能量排出去后开始深呼吸,让心情平复再开始冥想。情绪平复确实需要一段时间,每个人是不一样的。

一些记忆大师,在表演完记住上一组的东西后,需要让自己放空,清理大脑的缓存后再去记忆新的东西,用在工作中道理也是一样,就是始终让心思只想一件事。如果中间不增加这个环节,大脑很可能在下一件事时还想着上件事,容易进入到精神熵。

7.  仪式感

设计并培养一个让自己进入心流前的一套动作,作为心理暗示,形成一个通向心流的钥匙。比如开始工作前活动下筋骨,放一杯水在右手边,养成这样的习惯,潜意识就能帮我们快速进入心流。这是用到了知行合一的理论,在心理学上叫做“具身认知”。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当我们让自己先开始微笑,那自己就会趋向于变得开心。

日本热衷于茶道,茶道就是一种仪式感,让茶艺师更加专注,在座之人也会随之进入到品茶的高雅氛围中去。

8.  处在一个不被打扰的环境中

外在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力,减少外界的干扰有助于保持心流状态,尤其对于天生专注力不强的人而言更是这样。有的人喜欢上网玩游戏,没做几分钟事情就控制不住内心欲望想去玩,可以剪断网线、删除游戏等等,做一些让他恢复起来很麻烦的操作,这时心里再升起那种去玩的想法,另一个内心的声音会告诉他还得再下载游戏,还得买新的网线,太麻烦了,这样降低玩游戏的欲望。

9.  对任务要有大致的操作思路和方法步骤。

当人对一个事情有思路和方法的时候,事情的难度和压力就会相对减少,而内在的驱动力就会增加。

10.  焦虑容易让我们进入心流

焦虑是专注的前奏。一定的焦虑会迫使我们不得不去做,而专注去做事的时候,又会让我们镇静下来。这也就说为什么有些人在截止日期马上到来前感受到焦虑,反而能专注的通宵去把工作做完,所以通过想象将截止日期提前的方法,有助于我们进入心流。

11.  改写行动指令

曾经看过的书,再翻看的时候就比较容易投入进去,虽然忘记了一部分内容,可只要你看的时候,有些记忆还是会被记忆深处激活出来,而且看速也会快不少。当你想找书中某个部分的内容时,你就会快速浏览书,且不会觉得有其它情绪,这符合了心流状态下没有自省空间,因为你的目标行动指令变了,原来是看完这本书,现在是只要找到那句话或看到那个情节就完成任务,这样的心理负担就比看完整本书少很多。

我们可以把这套逻辑用到生活各个方面,比如要看一本新书,过去脑海的行动指令是看完这本书,而这样的想法容易让我们感到有压力,将行动指令改成找到十句有哲理的话或是作者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我们就能聚焦精力出结果了。大部分人无法进入心流,是因为大脑有时会提醒自己“你累了要休息了”。而改换了行动指令,这时大脑反而会想“还有最后一句话,我找到了就休息”。这个情节像不像我们玩游戏时的逻辑?“只要做完这个任务,我就去睡觉”“只要我打赢一把就睡觉”,其实我们不用去评判每个升起的念头好还是不好,怎么安抚它,不要跟它对话,就记得心中的行动指令,就能让自己保持心流。

十项内容太多了怎么办,快速进入心流记住一句话就可以:“行动前想好要做的理由和对策,要是没有状态就放空自己,睁开眼睛就行动。”

心流是可以被训练的,印度瑜伽、 中国道教及佛教禅宗都有相应控制意识的技巧,瑜伽徒训练心灵,对一般人感觉到的痛苦浑然不觉,他可以忽视饥饿或别人无法抗拒的诱惑,能使人达到高层次的满足感。通过长期训练后,我们的专注力就可能从主动变为被动形态,会得到恢复和提升,让心流体验更容易发生。

话说回来,能看到“黑猩猩”那个例子中,我没有进入心流,原因是球传的太慢,让我觉得没有挑战了,他们要是传的更快点,或许我也看不到"黑猩猩"了。大家不妨也可以去网上搜下这个视频体验一下,搜索关键字“看不见的黑猩猩”。

精力管理

经常有人开玩笑对女孩子说:“你吃得这么饱怎么还说减肥啊?”女孩子就回应:“不吃饱饭哪有力气减肥?”这个对话用在精力管理上就是“不养好精力哪有精力做事情”,精力精力就是精神和体力,进入心流状态,第一条就是要有足够的精力。

我曾经自我试验自己的精力程度,半夜的时候想着就剩不多工作了,做完得了,就这样拖到了凌晨一点多再睡觉,等第二天早上起床,就发现很难起来,勉强折腾起来也没精打采。再有一次我拖到了两点多,想着第二天早上早点起来工作,这样任务就能早点结束了,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头昏昏沉沉,一整天都没休息过来,别说思考去工作了,不仅没有提前完成,还延长了工作进度。后来我就12点前睡觉,早上我能很早起来,关键大脑还清醒,一天身体也没怎么不舒服。这样我就得出了个结论,晚上超过12点,看似多工作了也就几个小时,但是因为影响了身体机能,会导致低效率工作,付出的时间代价会更大。与其这样倒不如早点休息,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休息不好不仅仅是工作效率低,第二天还会让自己心情不好,莫名的烦躁,听不得别人唠叨,容易跟别人争论发脾气,甚至判断力也不那么灵敏,容易忘事,控制力还降低,想着去玩会儿游戏,看看影视剧什么的。这简直就是连锁反应啊,那个时候我想不通什么原因,只知道睡不好,会让自己变得很负能量,直到看到这个图,才懂得身体的底层逻辑,开始研究怎么让人更好的付之行动,明白了行动与心流、精力管理、压力管理、情绪管理都有莫大的关系。


精力金字塔

从这张图得出个结论,不要相信意志力,意志力真的靠不住。为什么这么说?精力金字塔底层是体能,当体能不好的时候,身体不舒服就会影响情绪,你昨天失眠凌晨四点才睡着,很难保证自己有个良好的情绪应对事情,而思维理性是情感的帮凶,只会帮助情绪为你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那三方都沦陷了,想靠意志力扭转乾坤,那真是太难为它了。

意志力就像我们的注意力一样,需要我们人为大脑的主动控制,也需要像肌肉一样用完得休息,一旦耗尽,我们就抵抗不住诱惑,身体就会由本能的方式来驱动。当我们需要持续做一件没有兴趣的事情的时候,就需要调用意志力来保证事情的完成,耗尽了意志力,本来减肥的目标就又开始大鱼大肉了。所以《意志力》这本书里有一个忠告:如果你和你太太自驾旅行,不要在晚上六点多的时候跟你太太讨论严肃的问题。

那有人说了战争的时候有人被严刑拷打,也不吐露情报,这不是很有意志力吗?意志力作为人类的精神肌肉,是可以通过训练来增强其活性,所以每个人意志力强度不同,但根本原因其实和大多数人为什么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意吃学习的苦是一个道理,因为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生活的苦,你躺着不动它就来了。人能适应生活上的苦,身体上的苦忍忍就过去了,养成了某种行为模式后,真让他去学习,那等于在大脑里重新建立树突的过程,建立树突是痛苦的,还要调用身体各种资源,且不能直接感受到好处,这个苦可不好受。

意志力是精神资源,是需要精神供养的,如何供养呢,就得从保障和提升我们的精力来说。

保障精力

精力的保障决定了我们一天精力的总量,同时懂得保障精力会降低精力的损耗,使我们使用精力的效率提升。

一、 睡眠管理

我们每个人的遗传基因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就是需要长时间睡觉,有的人不需要睡太久,不适合的生理周期并不能让我们很好的得到精力恢复,不要一味着参照别人的标准,找到合适自己的策略才是最好的策略,而通用的睡眠概念是这样的:

睡眠分为五个阶段: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眼动期。深度睡眠修复身体恢复体力, 快速眼动睡眠修复大脑。通过睡觉大脑可以通过脑脊髓液携带可溶性脑部垃圾,汇入身体血液中,完成脑部清理,清理完毕的大脑会让我们感觉第二天醒来神清气爽,而如果我们熬夜通宵,大脑就无法启动这个机制,所以会让我们脑袋昏昏沉沉。

让我们醒来感觉良好的状态是睡够睡眠周期的倍数,如果不是完整的睡眠周期倍数,即使睡得时间再长,睡醒来也是无精打采的。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是90分钟,也就是1个半小时。所以哪怕再有要急的事,比如赶6点的飞机,要四点醒来,那就前推三个睡眠周期,11点半前保证入眠,这样就不觉得太困,有好的状态赶飞机了。

午休时间建议保持在20~30分钟内,因为如果进入到深睡眠,那醒来可能会更加困倦。一天睡眠不要超过10个小时,否则也会影响身体的健康。更多关于睡眠的内容可以学习《睡眠革命》这本书。

睡眠是最好的医疗手段,也是恢复精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作息对我们精力管理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丘吉尔就是精力控制的好手——二战的时候,他年过七旬,任何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总是神采奕奕,原来他每天必须要午睡一小时,八点晚餐之前还要睡2小时,平时坐车赶往各地的路上也都在休息。

二、 饮食管理

有没有人看过各类饮食健康内容的文章和书籍,你会发现它们观点各种互斥,搞得现在我也很纠结,每次吃一个食物都要想想这个食物里面有多少脂肪、有多少糖,要不要吃,吃饭本来是最不该有的负担,结果产生了压力。

那到底该怎么吃我也不是饮食专家,通过各种书籍的分析,我只能表示,糖少吃,脂肪类食物少吃。多吃蔬菜多喝水。

因为消耗不了的糖类,会在体内转化成脂肪,蛋白质也是,但脂肪却很难转化为糖类和蛋白质。但是大脑思考的主要燃料是糖,那该如何是好呢?其实碳水化合物还有水果之类的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糖,不需要额外吃糖来补充。而脂肪含量在体内升高,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很多病会随之而来。相反,体重减少,心血管压力也随之变小,整个人变得轻松,就像搬东西一样,当然是搬的东西越少,越轻松了。身体轻松,自然精力状态就好很多。

多数蔬菜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含量都高于水果,所以吃蔬菜可以代替吃水果。

充足的水分能够增加活力, 保持肌肉和关节的润滑, 让皮肤有弹性延缓衰老,还能防止暴饮暴食。而缺水时,人们会易怒、疲惫甚至难以集中注意力。

另外少吃含有反式脂肪酸和果葡糖浆的食物。

反式脂肪酸不是营养物质, 进入人体后很难被代谢排出体外,相当于垃圾堆积在人体内,会导致血栓、影响发育、生育、降低记忆,容易发胖、引发冠心病。包含的食物有人造黄油,人造奶油、咖啡伴侣、西式糕点、薯片、炸薯条、奶茶,凡是包装上写的 “ 氢化 ××× 油” “ 奶精” “ 麦淇淋” “ 人工黄油( 奶油) ” “ 植物黄油( 奶油) ” “ 植物起酥油”“ 蛋糕专用油” “ 精制植物油”“ 植脂末”都是反式脂肪酸的别称。

果葡糖浆是由玉米淀粉水解而制得的甜味剂,它能导致新陈代谢紊乱,引发心脏病和糖尿病,加重肝脏负担,造成脂肪肝,促使炎性物质生成,造成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失衡,升高血液尿酸,导致痛风,我们买饮料的时候都要注意看看标签,还有奶茶也尽量不要喝。

低碳生酮、麸质、辟谷、轻断食这类内容褒贬不一,可以自行查阅学习。

个人学习饮食管理最主要是改变了个人对饮食的认知,人一天真的不用必须三餐都吃,那没什么大不了的。小时候的各种观点让我对一天内要是有一顿不吃饭就会产生恐慌感,早上不吃饭容易得胆结石,中午有事情误了吃饭,必须得赶紧补上,晚上吃不饱半夜会饿醒影响睡眠,不要浪费粮食等等,然而小时候为了攒钱买我喜欢看的电脑杂志,有十多年没有吃早饭,当时真的担心自己会得胆结石,最后并没有什么事(但是早上喝水是很重要的);吃饭的时候害怕浪费,真的是盛多少饭吃多少,饭量是越不控制越大,结果一查身体体脂超标,有血管硬化等风险,而且吃的过多还容易犯困,让自己工作状态下降。为了让身体恢复健康指标,我开始控制食量为了体重、健康,并且理解一个概念:过去社会资源短缺,所以养成了不浪费粮食的观念,但现在的社会资源已非同昔比,虽然依然不能浪费,但是不要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吃不下的饭就不要再吃。饭量控制了以后,哪怕中午不吃饭,晚上只吃一点,这么一周下来精神状态依然很好,身体原来非常结实的肉质(脂肪含量太高)开始变得松软,虽然我知道肯定有一部分肌肉被消耗了,但是我喜欢这种身体变轻的感觉,过去走路都让我觉得累啊。而且越少吃饭,对于饮食的依赖就不那么大了,我本来运动量也少,天天坐着,没必要吃太多东西,饭量减少了,对甜食的需求也就不高了。有一种观点是少吃多餐,这个我是赞成的,对胃部好,还能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经常处在工作状态的人,吃一点食物还能缓解焦虑,所以少食多餐是最好的饮食策略。另外各类食物都有它的好处和不足,节制且不单一的吃某种食物就是对饮食最好的管理。

三、节省精力

我们的大脑最适合一次处理一项任务。大脑在不同任务之间切换时,需要先停止上一个任务的认知思绪,开始构建新任务的认知并且要排除掉上一个任务认知留下的干扰,这都需要耗费精力,而且如果反复切换,反复构建,对于脑力工作者来说,有可能刚要想到关键点就被强制抽离,会让人产生烦躁、懊恼的情绪,还让我们不得不面临下一次再从头开始构建的烦恼,重复使用了本该不必耗费的精力。精力耗费了,还没有产出,又浪费了时间,真的是得不偿失啊。

我过去从事的影视后期工作,需要经常打开模型软件建模,打开Photoshop画贴图材质,合成软件、特效软件做特效,剪辑软件拼接音视频资源,那样频繁切换软件来工作的状态真的让人烦躁,那不是一种流畅性的工作,经常处在被打断的过程中。后来转行做了编程工作,就觉得工作变得比过去轻松了许多,因为如果仿照影视后期的工作模式,相当于开发一款软件从设计到开发到测试上线都得自己来完成。遇到这么好的工作流程,顿时觉得自己是从一个深坑里爬了出来。这样让我们明白,很多小事会非常耗费精力,又能反过来证明时间管理四象限的重要性了。

除此之外,无效的社交也会大量消耗我们的精力,我们应该做的是对无效社交敢于说NO,将精力用在更多值得用的地方,比如提升自己,多陪陪家人孩子。

提升精力

一、通过冥想提升精神能量

冥想能够改变大脑结构,改善记忆力和专注度,缓解压力和焦虑, 减轻痛苦。谷歌、脸书等一些企业都利用冥想来帮助员工获得更好的效率、创意、提升工作幸福指数。

一种简单的冥想法:

原地不动安静坐好,闭上眼用耳朵听呼吸的声音,深深吸气,缓缓呼气,大脑中冒出的其它想法,无需理会和评判,不要刻意回避,让它自行消散, 意识始终关注呼吸即可。

二、 运动管理提升身体能量

《柳叶刀》(The Lancet)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调查,发现因病住院的病人中,长期卧床并没有对病人产生帮助,相反,还延误甚至加重了病人的恢复。这与《黄帝内经》讲的久卧伤气是一个道理,因此我们不能没事就在床上躺着恢复精力。

健身锻炼能让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活跃起来,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加我们的精力总量,让我们面对长时间工作不像过去那样容易疲乏了。

提升精力总量也需要方法,我们都知道经常锻炼身体能增加我们的体能,健身教练或是一些健身文章说增肌就是肌纤维在训练中被撕裂之后,在后面恢复中增粗的一个过程。原理就是超量恢复,是指运动员训练与比赛后,能量恢复过程的阶段之一。在此阶段,机体在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及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不仅得以恢复甚至超过原先水平。


超量恢复

如果我们没有等到身体足够恢复前就继续训练,这种情况就是过度训练,反而会让体能水平下降。


过量训练

说直白了就是对待身体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过犹不及,要掌握科学锻炼方法,不能因为知道锻炼有益身体,就天天锻炼,高强度运动会让身体患病,抵抗力也会变差。

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记载了祖国山川的详细情况,涉及地理、水利、地貌等情况,被誉为十七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著作。而徐霞客被称为“千古奇人”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40年考察撰成260多万字笔记,但身体不好的人要么是长期不锻炼,要么是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徐霞客他常年长途跋涉,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最后病重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锻炼时也要避免身体的损伤,注意动作标准,可以查下相关资料,比如走路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严重的外八字或者内八字,会引起膝关节和踝关节损伤,同时走路时臀部左右摆动幅度比较大, 也容易造成髋关节损伤。同样的跑步要用脚尖跑步,避免脚后跟着地,如果用跑步机,最好有点坡度,避免膝盖损伤。

短暂调节精力的方式

我们一天的精力必然是随着时间下滑的,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将直线下滑,变为阶梯式下滑,让我们能简单的对抗精力不足,提升工作状态。

有人提倡工作2个小时后短暂的小睡15分钟,来补充精力,如果你的工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在座位上冥想,通过散步、拉伸、运动简单的方式就能让身体得以放松,或是接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有个特别好的东西——负离子,它也能使你感到轻松和开心。

另外人的身体是有周期的,体力周期(约为23天一个循环)、情绪周期(约28天一个循环),有周期自然就有高峰和低谷,当身体状态处在低谷的时候,确实会没精打采,不要着急,等过几天就能恢复了。

压力管理

有一个吉德林法则是说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问题便已经解决了一半。

按照这个道理把压力写下来也就减少了一半的压力,有很多头疼的问题就是压力烦恼的来源啊,很多人憋在自己心口里跟谁也不说,自己默默承受。

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也就是说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反应就各不相同,有些人觉得这是压力,让他感觉到烦恼焦虑,又有些人呢该吃吃该喝喝,有事也不往心里搁。

我常问别人,要是有人给你朋友安排的工作,让他压力特别大,你怎么办啊?

有人就说跟他多沟通,疏导疏导,有人说带他逛逛街,做点开心的事。这都是一种办法,但是并没有找到问题的核心。一个人有压力了,你得判断他有没有能力解决,有没有时间解决。

要是他有能力、有时间解决这个事情,那就是心情情绪带来的压力。这个状态的压力解决办法就要看他是没心情没动力去做,还是情绪不好与心情有抵触,遇到这样的情况那你可以带朋友去说说话,鼓舞鼓舞他的士气,增加点他的信心,心情不好带他溜达溜达消消费什么的。

前边说心流时候,说到如果心情激动或者暴躁,可以尝试跳舞,拍击东西,听快节奏的歌,跑步,做些消耗能量的事,为什么要这样呢,这就是情绪压力的这股能量积在身体内发不出来,弗洛伊德认为性和攻击是人类两大驱动力,当把压力的能量作为类似攻击的形式发泄出去,自然就好很多了。不然为什么有的电影桥段男女主人公,女孩受了委屈对着男孩拳打脚踢,男孩任凭她怎样就是站那被她打,过了一会儿女孩就抱住男孩泪如雨下,最后二人和好如初,感情更进一步,这就是因为女孩把怨气、压力、恨意等等负面能量从体内排出去了,得到了发泄,理智自然就回来了。

要是有能力没时间解决呢,就是事情太多造成的压力,那就是帮他分担些事情,或者去掉细枝末节的事,只做重要的事。当一个人待完成的事情过多,各种心情、时间、体力、记忆等负担就会加重,从而导致情绪上出现问题,人际关系也会随之变差,在这个状态下,解决心情没有作用,拉他去逛街耗费了时间会让他更痛苦,所以人得掌握好一个度,运用断舍离,该舍就得舍,抓大放小,才能释放压力做回自己。

要是没有能力解决事情呢,没有能力解决就帮他提升能力,帮他想办法或者把事情给别人做。

没人帮我们解决压力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心情方面的,通过运动、饮食、冥想、按摩,娱乐来缓解压力带来的不适,还有些简单的操作办法比如喝水、亲近大自然、深呼吸可以让我们释放一些压力。任务太多就把一些事情交给别人或是干脆放弃。能力实在达不到,就是去寻找解决方案,请教别人,给自己一段时间查找资料提升自己的能力,或者让别人帮助我们。

那生活的压力比如没有经济来源,这是什么压力呢,其实压力不是分得特别细,有时候是多种压力的叠加,没有经济来源的压力,一方面是没有能力解决,正如《东京食尸鬼》中所说:“这个世界上所有不利条件都是因为当事人能力不足所致。”另一方面也有心情和没有时间的原因。《稀缺》这本书上讲“贫穷,意味着在那些决定生活方方面面的事物上,你都处于稀缺状态”。

《死时谁为你哭泣》的作者罗宾·夏玛所说:“ 不是因为某件事很难,你才不想做,而是因为你不想做,才让这件事变得很难。 ”其实我们觉得有压力看不到希望,是因为还没有行动,有很多事情不是有现成答案的,光靠想象猜测也只是在原有认知上建立起来的假定推断,只有先行动起来,才能找到出路,路是一点一点走出来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670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928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926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38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12评论 4 35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38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45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3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96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96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9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26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00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06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85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16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2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默默耕耘】201612809 day16 Friday 1.画日记:回家看到他在涂色然后拍照在手机app上演示动...
    ysmalina阅读 189评论 0 0
  • 文/守望者 曾经,幻想过成为武侠小说里的英雄人物,铁骨铮铮,仗义疏财,武功盖世,行侠仗义。却未曾有过胭脂粉...
    子怿的幽默屉阅读 157评论 0 2
  • 当年第一次背着妈妈做的布书包去学校,校园里都是比我大的人,有老师,有家长,还有高年级的学生,那一年我只有6岁,头脑...
    风清扬聊红尘阅读 204评论 0 0
  • 年华老去,并非垂暮;理想丟失,方为暮年。多少人,停留在时光的隧道里,一天天,一年年重复单调的步伐,25岁...
    沧海一苇阅读 693评论 0 1
  • 2019.6.13日星期四多云 今天中午我正忙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转过去看看是辅导班刘老师的电话,赶紧接起来:“...
    李晓鲁妈妈阅读 604评论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