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我一直认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反应应该是个性化和多元化而非普遍性和单一化,尤其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整本书阅读成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的版块,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初中教材中也以经典单篇为基础,以名著阅读为内容,以中考整本书阅读的分值变化为激励,为中学生的阅读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多次听了许多相关的讲座和展示课,关于阅读,也有一点自己的想法。
这种阅读课型,教师的任务就是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与学生一起阅读、探讨和交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打开学生人文心灵的钥匙。一个人在中学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么读的,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旨归,他的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的阅读课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带上一层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
阅读的核心是自主性,之所以特别强调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中,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自己学习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自主课外阅读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适时创设一种课外阅读的情境,强化学生自我意识。
我个人常常发现,一些学生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较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阅读条件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外阅读,事实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都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课外读物,对老师介绍的书籍更是如饥似渴,还喜欢刨根问底地探究文章主旨,并养成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探讨阅读技巧、分享阅读乐趣。所以我们在上阅读课的时候,我觉得这几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传授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阅读的第一个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让学生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使之成为书迷。阅读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我阅读课的第一课就是与学生一起探讨阅读方法,并加以实践。
培养阅读兴趣
要求学生实行阅读周计划,坚持阅读并记载自己的阅读心得,字数、质量等不做具体的规定,只要有感而发均可。同时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让学生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日益勃发。当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于要求合情合理,学生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养成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阅读时,掌握好阅读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习惯和定力。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阅读效果,这个过程不能过分,否则就会打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我们希望的是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而不是变被动为更被动。平时有意识无意识引导他们意识到阅读是个人的事,而且是个人的终生大事。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主动去扩大阅读面,拓宽知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心智,从而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指导学会交流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还要让学生慢慢意识到:阅读要取得一定的成果,还须良师的启蒙和与益友的探讨。并告诉学生在阅读中倘若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疑惑,我都鼓励学生虚心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因此,定期花时间组织学生举行作品讨论及阅读经验交流会,指导他们与别人交流阅读的心得和感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样,学生便更积极主动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交流和思考。
阅读能增长见识、拓展心智、丰富心灵,为此,教师在学识渊博的基础上,必须是个情感丰富和生活体验丰富的人。课堂之小,教师没有良好的统筹能力,学生在其中只能学到关于文字的基础性的的知识。没有体味到文字所携带的美妙,就不会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因此,在指导阅读的这条路上,我们要坚持坚持在坚持,在坚持中看到改变,在改变中建立信念,在执着的信念中做好阅读这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