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参加完这个星期的林林家庭情商走进校园活动以后,回到家,孩子爸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你觉得你们这些活动有意义嘛?心理学有用嘛?
为什么没有意义呢?
因为生活中根本没有必要存在心理学,特别是针对孩子的心理学就更没有必要了。只要父母心理正常,好好的去对孩子,孩子怎么可能有问题呢?
那你觉得你是正常的父母嘛?心理正常的父母多嘛?
我当然很正常。大多数父母应该也很正常。
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孩子有问题?
就算孩子真的有问题,也是长期的家庭形成的,你们做一次两次这样的讲座活动能改变什么呢?
2,
我先生的话让我想起来林林老师说过的一个母亲。
这位母亲很自豪得和林林老师说,她四岁的儿子情商特别高,从来不哭也不闹,特别听话。
这应该就是大家普遍认为的,没有心理问题的父母和孩子。
只要孩子听话,不哭不闹,孩子就没有问题,父母也是成功的父母。
直到有一天,这些父母眼里正常的孩子,突然出现了他们意想不到的行为,他们才开始试着问自己,究竟哪里出
了问题。
还记得前几年的那个新闻嘛?,一个三四岁孩子在电梯里对一个陌生的婴儿拳打脚踢,然后把婴儿从十几层楼上扔了下来,让很多人都震惊不已的是这个孩子根本没有什么精神疾病,就是大家眼里普通的孩子。
试想一下,在没发生这件事之前,你去和这个孩子的父母说心理健康和心理辅导,他们肯定认为真正有病的是你。
3,
在林林家庭情商的理念中,有这样一句话:心理辅导不是摆设品,也不是奢侈品,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这里说的心理辅导,不仅仅是心理辅导机构和学校里的心理辅导站的辅导,更多的是作为父母和老师的我们,对孩子进行的心理辅导。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而对于孩子来说,不管是如意还是失意,都需要我们成年人正确的去引领和疏导。
4,
这次活动中,林林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孩子考了一百分,很高兴的回到家和你说,你会怎么回应孩子。
有的人选择消极被动:不予理睬,继续手边的活动。
有的人选择消极主动:考一百多有什么好骄傲的,你们班还有多少考一百的?
更多的人选择积极被动:考的还不错,不要骄傲,下次努力保持。
很少有人选择积极主动:孩子你真棒,你是怎么做到的?
而如果我们简单的换位思考下,我们是孩子,肯定最想听的是最后一种。
事实上,不管是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对于心理健康,最后一种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所以说,在引领和疏导孩子之前,我们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知识和意识。
而不断学习知识和调整意识的过程,就是我们为人父母和为人师的过程。这条路只有开头没有结尾,我们做一天父母和老师,就要学习和调整一天。没有人可以一劳永逸的学习以后就能保证自己永远正确的对待孩子。
就连林林老师都说,作为一个母亲,她也在不断的学习和调整中,她也有自己的督导,有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的父母。
5,
回到文章开头,我先生提的第二个问题,一次两次的心理讲座活动有用嘛?
我也问过林林老师这个问题。
林林老师说,一次两次的活动可能根本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只要参加者能被触动一点点,记住一点点,反思一点点,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也就是做活动的意义。
作为父母的我们,其实也是这样。我们不能保证学到的一点知识,调整的一点行为就解决孩子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在努力,在改变,就是意义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