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天堂》是毕淑敏以散文笔触写下的环球航行的游记,书名来源是因为她在这次旅行中认识到――其实,地球就是人类的“蓝色天堂”。
书的封底有这么一句话:“旅行的33个理由,幸福的33种智慧。”在随书附赠的海报上,我便看到了毕淑敏所诠释的《旅行的33个理由》。我所摘录的,是第20条,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条。
我爱好旅行,原本认为这种从内心深处衍生出来的想法是找不到理由的,但在《旅行的33个理由》的第26条,看到了“有时候不是为了什么,就是想出去走走”这句话,才明白:纯粹的喜欢,也是一种理由。所以,毕淑敏说的对:旅行,不管远近,都是需要理由的。
“生活形态”四个字,说起来,高深莫测;读起来,却贴近生活。或许是应了那句“生活便是一门最高深的学问”吧。我还从未想过什么是自己的生活形态。但,无疑,“在路上”这种生活形态,绝不是大部人心中所想,普通人的常态应该是安居乐业。可我却相信,总有一些人的血液里藏着不安分的种子,他们容易放弃安宁的生活去颠沛流离。其实,人的一生的确是“在路上”的,是在通往死亡的路上。生活是一趟最长的旅程,而在长的旅程中,又包含着许许多多或长或短的旅程。在我看来,旅行是一种学习,它给人一双婴儿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会,让人变得更宽容,让人理解不同的价值观,让人更好地懂得去爱、去珍惜。用旅行这种类似于返璞归真的方式,重新调动起生命的激情。
毕淑敏的文字,正如她的笔名,毕生、淑雅、敏感,就如春日里含着香甜的巧克力躺在和煦的阳光之下一样温暖甜蜜,又如永远浸没在温馨感觉的甜酒一样长久储藏、持续飘香。“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那些画面、那些字句,如雨水般一滴一滴地落在心头,然后渗入心田,最后,只剩一脉余香萦绕在心房,自然朴素,平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