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不斯说:前几天有一位妈妈问,孩子假期沉迷手机该怎么办?
因为父母要工作,8岁的孩子暑假一开始就去了爷爷奶奶家,每天一睁开眼就是看手机。也不出门,就想宅在家里玩手机。作业不认真做,也不去跟其他的孩子玩。
家里有一个叔叔也是这样,熬夜玩游戏,第二天睡到中午起床。结果儿子也学叔叔的样子,爷爷奶奶也管不了,情况越来越严重。
暑假还有一半时间,如果这样的日子持续二三十天,会形成习惯,最后真能上瘾。到时你想要孩子去改,就非常困难了。
肖不斯记得曾经一位带班多年的班主任通过分析班级成绩单,发现一个现象:手机使用的频度和成绩成反比,也就是说平时使用手机多的,或多或少会对成绩有影响。目前成绩退步严重,名次靠后的学生中,几乎都有手机,大部分孩子都会用手机玩游戏,而且在手机的拥有率上,重点班远远低于普通班。
这再次证明,使用手机对孩子学习影响非常大。当然,也不仅仅限制于手机,电脑、ipad,但凡涉及网络的移动电子设备,都会影响孩子孩子的成绩。
但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知道这个问题,却又都无计可施:说轻了,孩子当耳旁风一过,继续玩网络游戏;说重了,不仅影响亲子关系,更可能影响孩子接下来的学习状态。
德国顶尖脑神经学家、哈佛大学教授Spitzer近年的力作《数字痴呆化,数字化社会如何扼杀我们孩子的脑力》让我们看到,这已经成为世界难题。
德国是个教育零成本,零门槛的发达国家。手机、网络的普及比中国更早更快更广。
Spitzer教授在认真的对比分析后发现:当今德国小学入学新生多动、易暴怒、提笔忘字、做题粗心、记忆力差、词不达意、协调性差、粘人、孤僻等等问题,都比移动时代之前的孩子有了明显的增加。
他认为,对智力建设没有帮助的行为包括:电视、电玩、网游、网络依赖。
作为一个著名学者,Spitzer教授看得更远,他看到的是数字痴呆化对一个人整个人生的影响。他认为沉溺于这些行为的人在学习阶段表现为各种学习障碍和自我管理问题。
对于有网瘾的孩子来说,什么是他想做的事?玩电脑肯定是答案之一。
我们可以用电脑来帮助孩子戒掉网瘾。当然,不是放任他们用电脑玩游戏,而是用少儿编程‘制作游戏’,这样,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去引导和鼓励孩子主动学习探索,一举两得!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会不喜欢编程学习。但是事实上,孩子们通常都非常喜欢编程,因为少儿机器人编程的学习内容很有趣,而且学习的效果是可视的,小孩子自己就能评判。如果程序对了,就能运行,如果错了,就要修改。
孩子为了玩编程,就得认真学习,学得越认真,就玩得越好,如此便让孩子进入了良性循环,而这种体验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宝贵的。
有些家长可能有这种体验,小孩子很反感去外面的培训班补数学。但是其实在编程的过程中也会需要相关的数学知识,当小朋友们在编程过程中碰到数学问题时,他们就很愿意去学了。这就是孩子慢慢养成自律习惯的表现了。
肖不斯说小勇士编程机器人,首先能够帮助孩子解决动手能力差,每次课我们首先会用一个故事引入当天学习的知识点,然后让孩子动手搭建一个造型,这个搭建的过程就是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其次解决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小勇士编程机器人编程课,每次都是不同的主题,这些主题都是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孩子很新奇,很喜欢,他们会专注的完成自己的作品,当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够运行,也是特别开心的。
第三可以解决孩子做事没条理,小勇士编程机器人课程,完成搭建后需要编程,而编程是很严谨的,方向或者某些参数设置有误都会导致程序错误,进而无法完成既定的任务。
孩子学习小勇士编程机器人的过程中不仅解决了网瘾的问题,通过带领孩子进行设计、组装、运行自己搭建的机器人,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在搭建机器人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机械结构原理、传感器等等。高阶一点的还需要通过模块化程序或者学习语言编写机器人运行程序。常规的过程是孩子先学习结构搭建,然后再学习模块化编程,再学习编程语言编程!
肖不斯说:与其用强硬的态度控制孩子,不如换个思路,让孩子从游戏玩家到游戏的创作者转变,帮助孩子掌握未来的语言,培养编程思维。
肖不斯说:读名著,开阔孩子的视野,私信我,前10名,赠送100本经典名著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