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高校“3+1”的教育模式让大部分的21岁的大学生踏入社会,他们一方面要忙于实习单位的各种任务及KPI考核,另一方面忙于自己的毕业论文。每天循环着上班如螺丝钉一般的做事,下班如管理者一般思考公司脉络的生活。
而我正处于这个阶段,记得在就读大三下学期时,很多同学就已在学校的号召下,在各大平台及招聘会上纷纷投下自己的个人简历。许多同学已经进入白天上课,晚上研究面试技巧的生活中,辛勤的努力只是为了换回职业生涯一个好的开端。随着求职的热潮,我也逐渐成为这些同学中的一个缩影。
不过大三的我一直处于迷茫中,因为大一至大三一直在TCL多媒体广州分公司实习并且担任管理职位,所以我对自己的定位很高,非名企不去,非中国100强不去,太简单的工作不去,薪资太低不去。
就在不知所措之时,一位管理学院曾担任学生会主席的师兄在朋友圈发布的一个动态,吸引了我,朋友圈的照片中是一名名充满积极阳光的百度人。他们的幸福快乐弥漫在他们的脸上,隔着手机屏幕,我也能深深感受到。接着,我在师兄的鼓励下在BOSS职聘上,向百度(中国)有限公司华南呼叫中心投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份简历,面试电话销售顾问。在自己的努力下,最终过五关斩六将,联系通过了三轮面试,进入百度华南呼叫中心。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通过每天110个以上的电话拨通,寻找意向客户,在确认意向客户认可百度推广模式及收费模式后,与客户邀约见面时间,接着发邮件给佛山营业厅,由营业厅OS人员负责与客户洽谈业务。初入工作时,自己并不看好自己,因为我的性格柔软,不愿麻烦他人。所以在被很多客户骂过后,我会迟迟不敢打下一同电话。另外我的思维模式较为发散跳跃,拥有大局观,但不能一针见血。这让我很多时候因为无法抓住客户的痛点而没法达到临门一脚的效果。
在与客户一次次交锋下,我多次败下阵来,电话中无法抓住客户意向,把客户约出来。出差见客户时,无法把握节奏,让客户和我合作。最终8个月过去了,我成为了一个业绩平平的人。每个月发工资时,我只能看 着身边的人拿着上万的月薪,自己只能拿个比交税线高点的工资。内心的不平衡让我再次陷入迷茫。每天至少要在电话中被客户骂10次以上,每周至少被意向客户放飞机5次以上。没有太多结果输出时,职业晋升之路上,更是坎坷。两次启明星(优秀新人团队)的评选未入围,竞选团队组长时还没进入面试室就已经被人默认为没有竞选资格。
我开始回想当初为何选择这里,是因为公司的名声吗?是因为工资待遇好吗?思考了好几天后,我终于明白,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是最快获得最好的人脉资源和学习成长最快的地方之一。因为百度人的身份,我们有很多机会去接触一些中小型企业的老板,一些身价过百万甚至过千万的人,我们对互联网营销的学习,及和客户的实际谈判,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到什么样的行业适合采用什么样的营销方式?另外正是因为我有着害怕失去、害怕拒绝的心理,缺乏大局观,无法做到一针见血,所以我需要对自己进行磨练。
当清楚了自己所做工作的实际意义,当将每种挫折都当作一次次历练的过程,当我努力说服自己不要因为被眼前的失败击倒而选择安稳度日。在逐渐幻想到未来的美好生活下,我似乎看清我要走的道路是什么样子的,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21岁的年龄,不应该过的安逸,因为他是我们职业生涯的开端,是我们的人生起点,21岁的生活,本应该在充满挑战的战场,而不是安静的温室中。21岁的我们,应该学会谦虚勤劳,学会结交更多优秀的人,拥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人生的理想才不会成为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