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
但是很多人的处理器都是残疾的(不够聪明),输入和输出设备是不完善的(不会学习和不会表达),内存小到没用的地步(脑子里存货很少),硬盘根本就没有(不会记笔记、不会用图书馆)。
更搞笑的是大多数人的操作系统都是从不更新的,更甚至还是两千年前的。比如坚信“眼见为实”、不懂“间接证据”,无法识别“中西医”。
人脑的操作系统最核心的原件是个叫做“概念”的东西。我们的思考离开概念,几乎寸步难行。
什么是朋友?
第一阶段:朋友就是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温暖的。
这个概念是基于一些历史、文化的习惯自然而然得出的。
第二阶段:朋友就是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温暖,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付出的人。
这个概念就是我们常说的“够意思”和“讲义气”的人。但是我们知道这个概念是在一个公平交换的机制里的,可什么是公平,我们说不清楚,但当不公平发生时,是瞬间可以体会到的,于是有了背叛、欺骗、伤害和失望。
第三阶段:朋友就是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温暖,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付出的人。而这里说的付出,常常是我愿意花时间、花精力主动联络,主动维系友谊的那些人。
这个概念里朋友是要需要主动维系的。因为维系交往,一定至少有一个是主动的,而且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的,而我往往是主动的人,因为我知道这些“成本”是必然存在,也必须承担的。同时“老朋友”就显得特别稀缺(这实际是时间的稀缺造成的,因为人就这么一辈子,你就那么一个小时候。),所以自己就增加了一个原则:轻易不跟老朋友产生合作关系,生怕伤到这个稀缺的存在。
第四阶段:朋友就是那些愿意与我交往,并且我也佩服的人。
这个概念的朋友主要是精神上的。成熟的特征就是独立,即在生活上、经济上越来越不依赖他人的存在。而且我们钦佩的人其实很多,但前提是人家愿意跟我们交往。我不是特别擅长处理这种交往关系,我才一向在做一般只要一个人就能干好的事情,多难都必须自己学会。所以这个阶段的我们要优化自己的资源,并有一些拿得出手的技能和成就来使那些我们佩服的人愿意与我交往。
第五阶段:朋友就是那些我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与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儿的人。
这个概念是对朋友的升级:依附→独立→共生。每个人的友谊,质量都不一样,但对朋友来说,真正有用的,不是那种肤浅的“够意思”,而是帮助对方共同成长。当我们把一群具备一定特质的人放到一起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将来究竟会发生什么,但我们确实知道一定会发生什么。所以当一件件好事发生的时候,它是惊喜,也是意料之中的好运,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有自动更新的操作系统。
本文是为李笑来《什么是朋友?》的文章整理而成的笔记。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e-atom(伊顿EATOM),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