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知识碎片化,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个领域的碎片化知识。重点不在于碎片与系统怎么样,而在于把碎片看成积木,如何去组合才是重点。
碎片化挺好的,把所有以前觉得很多高不可攀的领域知识打碎,这才是各个领域产生融合的第一步。
小学问就是把好几个领域的各种碎片重新组合形成的一种新物种。它虽然看起来不是那么高大上,但它却是能够直接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实实在在能够帮助到我们。
证明一件东西的不存在几乎是不可能的,你要怎么证明这个世界不存在黑天鹅呢?讨论黑天鹅的存不存在,举证责任是在存在的一方,而不是在不存在的一方。很多事情我们争论不清楚,是因为没有搞清举证责任是哪一方。记住,证有不证无,可以让我们避免很多无谓的质问。
越无知越自信,我们总会有一种幻觉,我们的能力总是好于平均水平的,这就是达克效应。这不是骄傲,也不是不够谦虚,而是我们真的不知道自己的不知道。
我们总是死不认错,人总喜欢找理由,因为人是一种需要理由的动物。自己的迟到是因为堵车,别人的迟到是因为他没有责任心。对于自己的迟到,总是归于外部因素,对于别人的迟到总是归于内部因素。别人的错误也难原谅,自己的错误,死不承认,这就是由于外部归因和内部归因双重标准。
很多观点听起很有道理,其实里面却没有因果关系,或者是因果倒置,缺乏逻辑性。有个权威的有各种数据支撑的观点是晚育的人能长寿,听起很有道理,仔细一想晚育的人一定长寿吗?能够晚育的人,她的身体一定是非常健康的才能怀孕生子啊,这就是因果倒置。
滑坡谬论,是指对方看一件事不顺眼,可这件事本身找不出什么大问题,所以他就把这件事推向极端,来突显其中的坏处。它的误导性是因为人的本能,秩序偏好。不爱收拾房间的我们,会被别人的一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带沟里去了。可以通过回归效应和集中议题的方式去避免。
迷信的产生不是因为无知,而因为不确定的恐惧带的焦虑,迷信能很好地消除或者减弱。迷信的本质是它低成本,高效地为我们提供安全感。去寺庙烧香拜佛求平安,成本很底,却高效地为我们提供安全感。破除迷信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成本,揭露隐性成本。
偏见或者歧视,它们的本质不是恶,而是理智上的懒惰。
受害者总是会遭受我们的谴责,那是因为我们通过谴责受害者来获得自己内心的安全感。人们需要安全感远胜于事实。我同事在网上被骗5万,得到的并不是同情,更多的是谴责数落。通过谴责他的笨,本为同事,只有用笨来加以区分你我的关系,来安慰自己不会像他那样上当受骗的安全感。
工作分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情绪劳动,风险劳动,四种劳动组合的方式才是我们真正的工作能力。
想成为某种品质的人,先去做某种品质的事,才能成为这种品质的人。比如,想成为自律的人,那你得先做自律的事。
想要做成某件事,就得先去想象自己成为做成这件事的那个人,然后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不要问自己要做什么,而是要问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防止三分钟热度)
用什么方式称呼一件事,会极大影响你对它的看法。所以要想管住自己,首先就要在观念上学会使用正确语言。
同等数量的损失和收益,痛苦是快乐的两倍。负面的东西在我心里的分量要两倍于正面的东西。这就是损失厌恶。所以要影响别人,最重要的不是提供信息,而是提供解释框架。解释框架的不同可以让同一件事呈现完全不一样的面貌。
影响力的核心不是理性而是感性。感觉的不可通约性,是沟通的最大阻碍。所以重要的是对方觉得怎么样,而不是你真的如何。影响力的产生,永远都围绕着感觉进行。
影响力来自于需求,而不是自己多么优秀。
吸引力,可以来自外貌,接近性,互惠性,相似性,也可以来自障碍。
最核心的智慧来自于闲聊,和聪明人的闲聊。因为这样最高效最实用最放松最有趣、、、这本书就是一个聪明的人和你闲聊,没有目的性,很多有趣的问题自动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