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邓彤博士编著的《语文深度学习——写作教学卷》真是一个宝藏,从里面可以挖到很多很多的关于写作教学的“金子”。看了这本书再来反观自己及身边教师的写作教学,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那么多的漏洞与不足,甚至可以说,我们几乎都不懂什么是写作教学,把写作教学简单化了。很多写作教学课堂上几乎没有“教”的过程,学生作文写不好只是一味地批评学生没有积累。
可不知,是我们教师没有“教好”。教师要“炼制与运用写作知识”“要有效分析写作学情”“要设计写作任务情境”“要通过支架与思维坐标来促进思维深度学习”等,就连大家常用的使用范文也很有讲究,还有如何使用表现性评价表来评价指导学生的习作等,这些内容可以说很多之前都没有使用过,或者没有规范、科学、有效地使用,只是浅层式地运用过。比如范文,比如支架。
读了这本书,我更加坚信,教师要有足够的专业能力,才能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帮助学生发挥出最大的内驱力,写出好文章。
二年级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中有一个“写话”内容,书中的句子是:如果可以养小动物,你想养什么?写写你的理由,试着多写几条。如果你直接这样问学生,他们会说“我会养小白兔,因为它很可爱。”“我会养小乌龟,因为它也可爱。”就那么两句话,如何让二年级学生打开写话的欲望,愿意多写一些理由呢?
在这本书的第五章《如何设计写作任务情境》中讲到“一个好的写作教师,必须具备为学生的写作学习设计‘写作任务情境’的能力。”书中讲到写作任务情境包含这向个要素:一项任务、完成任务的背景、需要的工具、特定的指令。
依据这些内容,我把刚才提到的二年级的写话内容,转化成这样的情境:小明同学很想养一只动物,可是妈妈说,要把饲养小动物的理由写充分,才可能答应这一要求。请你帮小明至少写出三条理由,完成这一任务。在这个情境中,写作任务是“写出饲养小动物的充分理由”,背景是小明要把养小动物的理由写充分,妈妈才会同意。需要的工具就是图文结合,特定的指令是“至少写出三条理由”。
有了这样的情境,我们的交际对象也就是读者很明确就是妈妈,目标也很清晰,那就是把理由写充分说服妈妈答应小明养小动物。这样一来,孩子们就有了写作的动机,要帮助小明完成这个任务。孩子不觉得是自己的写作任务了,而是在帮助别人完成任务,孩子都是很喜欢帮助别人的。并且也明确具体要求,至少写三条理由。也就不会只是一句话完成了。
接下来,如何让学生把理由写充分,怎样想出至少三条理由呢?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搭建构思支架。
书中第七章《如何设计写作学习支架》中讲到“写作支架的实质就是为学生的写作学习提供援助。”“设计、运用支架需要依据如下策略:了解学生写作学情,确定关键学习元素,依据学情与学习元素设置相应支架。”
在这个写话训练中,学生的困难是打不开思路,不知道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理由。学习元素是分条缕析地表达出自己养小动物的理由。为此,我设计了如下写作支架。
我首先问学生你最想养什么小动物?为什么是它?学生更多的讲到的是它的样子,以及带给自己的快乐。接着我问:妈妈不同意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说可能是不好搞卫生,怕麻烦她每天要投喂、照顾,怕影响我们的学习等。我接着问:如何来打消妈妈的顾虑呢?学生恍然大悟。于是,我让学生填写下面表格:
最想养的小动物
想养的理由样子(最突出的特点)
带给自己的快乐
观察它的生活习性
自己如何照顾好小动物,不给爸妈添麻烦。
有了这样的支架,学生知道往哪些方面去思考了,也借助这个表格支架,训练了学生分条缕析的思维方式。也让学生的写话有话可说了。
当然,为了进一步地落实上面的内容,可能学生还会遇到困难,比如如何写出动物的特点,这时老师要进一步地搭建表达支架。这个表达支架可以借助范文来实现。
在第七章中的《范文支架面面观》中讲到“范文的使用要遵循三大原则:靶向性、明晰化、可操作。”还指出“根据研究,至少需要同时提供三篇能够明显体现特定写作手法或者规则的范文,才能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和强化记忆的作用。”
在这个写话中范文的作用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写出动物的外形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