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不停?我们要怎么办?

By 小雨读书

当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耍赖、哭闹。是要迁就他?还是责骂他?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误区一:一味迁就

孩子站在玩具前一直不走,甚至要买几个,这种情况。迁就他?他就会要求更多,他会因为哭闹是有用的。这就是一个暗示、一个反馈。我哭闹,爸爸妈妈妥协了,很好用,建立了一个坏习惯的回路。

误区二:不理不睬

一些宝爸宝妈们采取的策略是不理不睬。孩子的哭闹是需要被重视,渴望被尊重。那如果采取不理不睬的策略。会产生的后果很严重,由于缺少反馈,孩子分不清什么是对错,更由于没有得到回应,形成了安全感的缺乏。

误区三:大声呵斥

这种做法是最不可取的方式,一方面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哭闹的更凶了;一方面自己生气,甚至产生踢猫效应。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由生气的一个行为,可能导致一系统连锁的负面反应。

一、了解需求

有时候小孩子不一定是真的想哭,她的哭只是一种工具,一时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力。那要看是要物质的,还是要情感的。

物资类的主要是想要好玩的小汽车、好吃的冰淇淋、还是好喝的饮料。

也有可能是情感类的,比如大人一直玩手机,孩子想父母陪自己玩。比如遇到了小问题,父母却一直没有回应。

知道了他的需求,才好有解决的措施。

二、物质类的策略:提前约定

事先和孩子约定好,如果去超市,以玩具为例,每次只能选一样玩具,而且价格不能超过多少钱。如果看好两样,自己选择,或是下次来再买其他的,一次只能一样。孩子一般都会遵守承诺,也会做选择。这样一是培养了孩子的选择能力,一是告诉孩子承诺的重要性。但关键是父母一定要坚持,说到做到,尤其在刚开始实行约定时,更要坚持约定,否则,承诺不兑现,以后更难办。

三、情感类的策略:情感引导

孩子为什么会以哭闹,最主要原因是她从小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感情。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采用情感引导法。通过情感引导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大量的情感类的词汇,这样,他才能够学会跟你用成人的方式来沟通。

1.给孩子播下一个种子。

2.不断地观察和判断孩子。

3.聆听。

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5.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简单的说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法来表达。

愿我们都能够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为高情商的孩子。

无戒21天日更训练营第19天。日更二组。

如果您喜欢请在文末左下角点喜欢。

如果不认同欢迎和我讨论,感谢大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感触很多,所以摘抄的很全,基本自己喜欢的句子,都不落的摘抄下来,后面配上直接心声,这是要以后常常翻看的,因为我忘性...
    西岭雪2025阅读 12,649评论 0 12
  • 有一次,茵茵看见一个小女孩在超市外的空地上不停地哭,四周只有几个路人。心想,难道这孩子迷路了?于是走进她身旁问:“...
    因心edu阅读 2,515评论 0 0
  • 差一点就没有抑制住内心怦怦直跳的想法,我有点慌 ,心跳像小鹿横冲直撞,心里的鹿不是奈良正在晒太阳等待游客投食...
    BigChou阅读 1,163评论 0 0
  • 一、死亡问题无可回避、无须回避 人为什么会死?人死后去哪里?死亡会不会痛?为什么死掉的是他(她),而不是别人?死亡...
    袁卫星阅读 10,462评论 3 30
  • 对不起,亲爱的树洞先生,坏丫头对你说谎了;对不起,渐行渐远的树洞先生,坏丫头后悔了;对不起,即将离开的树洞先生...
    王子宇阅读 4,023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