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马尔克斯自认为艺术成就超过其长篇小说《百年孤独》的作品。故事的灵感来自于作家对其外祖父等待千日战争抚恤的回忆,它的情节相对于《百年孤独》更为简单、易懂,语言可以说是披沙炼金后剩下的精华,具有含蓄、干净、克制的风格。
故事梗概:
作品写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盼望养老金而不得的复杂心情及因此而生的窘迫生活。这位上校年轻时参加“保卫共和国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新政府许诺要给他们养老金安度晚年,他的妻子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儿子也在一次斗鸡游戏中死去,两老口子孤苦伶仃、相依为命,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政府能信守承诺寄来养老金。但是,上校的等待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成了绝望的等待。咖啡没有了,玉米不够吃了,钱没有了,最后连买卖的东西都几乎没有了,而且还负债累累。终于在文章的结尾,当妻子问上校:“明天吃什么?”的时候,上校愤懑地说“吃shi!”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至于少校是否能参加并赢得那场斗鸡比赛不得而知,上校是否能够等到那封装有退休金的信也不得而知。
我想大概不会吧。
只是知道两位瘦骨嶙峋且患有疾病的老人经历了无尽的等待,在等待中忍受痛苦,在岁月中等待希望,在绝望中坚守希望。但直到最终他们都并没有屈服,更没有失去绝望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希望的那股信念。
至此,全篇完。
个人感悟:
在我心中,上校是一个很倔强的人,他身上保留着军人的乐观和坚毅。同时他又是一个内心柔软的人,尽管生活困苦,他也没能舍得丢弃和儿子有关的那只鸡。从整本书上来看,上校的生活从始至终都是一场悲剧,作者直到书的最后都没有给上校的苦涩生活找寻一个出口,取而代之的时永久的令人绝望的循环。在拉丁美洲那漫长的雨季中,上校的身体和精神在一起腐烂。所有美好的梦想和希望都化成执念,所有这些可以悲伤流泪的理由都因为心中那股顽疾一般执着的希望而变得令人困惑。
作者笔下的上校的悲剧命运充满着美感。上校在绝境中的坚韧不屈,有着一种将生命的耐力和活力发挥到极致的美感。同时,上校在痛苦中的自我救赎也充满着戏剧效果。马尔克斯不仅仅强调了小说的或人生的悲剧感,也通过描绘上校的自我精神上的肯定和救赎而将这一任务形象变得超脱而宽慰人心。马尔克斯在这本书中对苦难叙述的笔触是平实的,是克制含蓄的,但是在者波澜不惊的背后隐含着它对于人生和悲剧的深刻的理解,以及对建议的人格和自我救赎的重视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