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在工作中最让你失望的事情是什么
当你喜欢别人的作品时问自己这些知识和理念对你的行为方式产生了那些影响
人们之所以没有学以致用
结论:
自己的工作并没有产生广泛和持久的影响
真正的学习一定会改变一个人的行为
一个人所知道的东西和他们的实际做法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作者以前的解决办法
第一件事坚持记笔记
第二件事督促自己在24小时内重读笔记,总结重要的理念,清楚,整洁的写在一个笔记本里
第三件事把自己学到的知道传达给别人,要想开始应用新知识做好的途径就是传达给别人
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听从这些建议三个原因
原因1:信息过载
原因2:消极过滤
原因3: 缺少跟进
缺失的一环:重复 重复 重复(间隔性重复),你很难通过一次讲话改变一个人的信念,如果想要让某条信息产生预期的效果,你必须学会间隔性的重复它,这也是克服所有知行差距三个问题的关键。
原因1:信息过载
如果我们不停的接触新知识,而没有停下来整合他们并付诸实践,我们的大脑就会堵塞,
我们必须确定自己学什么,然后才能更有效的学这些东西
要想掌握一样东西,你必须完全的沉浸其中,直到完全吸收,你必须慢慢的咀嚼、消化、直到它变成身体的一部分。据说通过间隔性重复彻底读透少量资料对你的心里影响要超过泛读20本书所产生的影响,不断的接触新知识或者只读一 遍书,这些只会让你养成迅速溃忘的习惯
每个人的大脑总是在不断的处理一件或两件事,要么是学习新东西,要么是遗忘,一旦忽视某件事,我们很快就会将其遗忘,而当我们使用间隔性重复(行为条件学习或者内部强化)来集中思考某件事时我们就会记住它。这是所有技能之母或者持久变化之母,不是不间断的重复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后重复。一个懂得重复的力量的人会又巨大的优势。
要想真正了解一个领域,必须透彻的吸收一些重要信息而不是盲目的接触大量信息,人们应该少而精的学习而不是接触大量信息
对需要学会的重要理论进行深入的培训,只讲授少数的几样东西,然后不断的重复 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跟进而不是去设计、组织或者培训,直到完全熟悉这些理念将其转化为一种自动的行为,
一旦大家完全理解了我们的目标,并掌握了自己工作的所有环节,他们就会把实现这一目标变成理所当然的事。当人们在工作中真正懂得了少而精的道理和间隔性重复的重要性,他们就会变得非常有创造力,甚至能够创造奇迹。
原因2:消极过滤
人们经常表现的太过消极,这回大大的削弱我们的过滤系统,我们一直都在受消极思维的影响,我们最初来到这个世界,所有人都在寻找一种无条件的爱,我们不想接受那些有条件的爱,不希望别人根据我们在某一天做什么说了什么而决定是否爱我们,可不幸的是包括我们的父母都未必得到这种无条件的爱所以也很难付出这种爱,,他们经常会根据我们的表现来有条件的爱我们,这使我们总会做出某种能够让自己得到关爱或有某种归属感的是事情,我们会尽量通过自己的成就来赢得关注,从父母哪里得到表扬和认可,但父母总会倾向于强调那些消极的事情,当我们表现良好的时候认为这是理所当然,所以什么也不会说,而一旦我们做错事,他们就会大发雷霆。但他们的积极行为同样需要得到强化。
当我们做对的事情却没有人发现时我们就会对自己以及其他人产生怀疑,我们会逐渐设立防御机制保护自己,大脑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开始对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进行过滤,我们的大脑变的封闭,我们开始用一种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我们会应为恐惧而对很多事情妄下断言。
一个对你充满信心的人可以改变你的人生,我们也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去聆听什么。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消极思考的乌云下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当我们读书、听歌、或者看什么东西的时候,总是会带着法官的心态去批判他们,这对我们的大脑、心灵,还有我们的未来都是完全不公平的。这是一种糟糕的自虐。
事实上,在我们接收的信息里,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信息有机会被我们记住,更不要说我们的潜意识,被我们接受并实际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了。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在用一种焦虑,消极,犹豫不决,先入为主或者坚持固有的思维态度去判断自己所接受到的信息。我们本来可以100%的听到自己身边的人说些什么结果最终只有10%能够进入我们的潜意识。
要想多留住一些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关键在于要带着一种开放,积极的心态去聆听
1.不要带有任何偏见或先入之见
2.带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对新的信息感到兴奋。
3.带着积极的期待
4.手里拿只笔,准备做记录
5.带着强烈的欲望,不仅要仔细聆听对方的讲话你内容,还要努力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6带着一种“我应该如何应用”的态度
一旦学会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倾听,你就会把你听到的内容跟自己已经接触的其他东西联系起来,甚至会想出一些新的方法来应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但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对自己接触到的新信息,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无论它来自哪里,带着一种开放而积极的心态去聆听、去学习。这样肥沃的土壤里就可以让里面的种子结出千百倍的果实。
它会带来一种可能性思维,这样不仅能100%吸收自己接触到的信息,开放的心态还会让你的知识扩展好多倍。他们是可能性聆听者、可能性参与者、可能性实践者,一种可能性心态不仅可以给你带来持久的态度变化,而且会影响你的业绩和生活。
但一定要记住即使拥有一个积极、可能性的心态你也需要进行重复。只有当多个人打败了班尼斯特的记录(英国著名田径运动员,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用不到四分钟跑完一英里的人),那些认为人类不可能四分钟跑完一英里的人才会相信这的确时有可能的。
62%的观念被人接受之前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那就是呈现...... ,有意思的是呈现六次似乎正是间隔性重复的秘诀,从拒绝、抵制、部分接收、完全接收、部分吸收、完全吸收。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所体验的积极经历越多,你就可以自动的跨越这6个步骤。这样许多创造性想法会不知不觉的浮现出来。最终成为一个反向偏执狂(那些认为世界在合伙照顾自己的人)。
如何从消极思考者变成一个积极思考者呢,那就是使用绿灯思维,在人们提出所有积极、富有创造性的看法之前,你要阻止任何消极的反馈。使用绿灯思维后还可以启动黄灯思维,不过有一点,我们在给出任何消极反馈之前,一定要首先给出积极的反馈。打高尔夫球遇到沙坑时,不妨大声的告诉自己,”我喜欢沙坑,我是这里最出色的沙坑球手之一“,然后就像一位最出色的沙坑选那样走近沙坑。这样的思维可以有足够时间去养成新的思维和过滤信息的方式。所以,积极聆听、间隔性重复和绿灯思考是克服消极过滤的关键
原因3:缺少跟进
菲尔说:有些人在接触了新事物之后没有制定一个跟进计划你猜猜结果回怎么样
答:他们会很快恢复旧习惯
要想将知识化为行动,需要指定一个跟进计划,要想改变某个行为,得到预期的结果,你需要指导,支持和问责。人们更多需要的是纪律,而不是艺术。在帮助人们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变成实际行动时这三个要素都必须具备。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管理者和下属进行不断沟通,要做到这一点就是重复,重复,重复,不断重复这种沟通的重要性。
菲尔的父亲说除非得到名师指点,否则千万不要接受一份新工作。
练习并不能帮你做到完美,只有真正的练习才会让你做到完美。要马上练习,越快实际应用一种新学会的技巧,你就越容易掌握它。一定要记住,在练习的时候,你一定要把事情做对。
学习并不只是一段在脑子里完成的过程,只有当你真正的将自己学会的东西变成实际行动时,你才是真正的学习。成功人士懂得如何学习,并且会制定出学习计划。除非人们有动力想要去学会一件事,并制定出计划去正确的完成,否则他们根本不会坚持太久。想想看,如果你不能将你知道的东西变成实际行动,哪它还有什么用呢。
要帮助一个人取得发展,或者是建立一个伟大的组织,关键就是要强调积极面。千万不要等到人们做对一件事情之后才去表扬他们,刚开始,他们的表现可能只是接近于正确,但这时就应该提出表扬,因为你所面对的目标总是在不停的移动,所以你一定要按照进度提出表扬,然后你在纠正他们,这样他们才能改进自己。
一个良好的跟进系统包括告知--演示--尝试--观察我--表扬我的进步或者进行修正,告知--演示--尝试--观察我--表扬我的进步或者进行修正,最后变成自己告知--付出实践--表扬或者修正自己的进步。
但要记住,我们的跟进系统实在建立在前两个原因的基础之上的(信息过载和消极过滤),除非你首先集中学习几件事,并且根除自己的发臭思维症,否则这套积极的跟进系统并不会产生多大的作用。但它确实时弥补知行差距的关键所在。
你必须卷起袖子亲自实战,成为一名真正专注的学习者,然后你必须学会制定一份计划,将自己学到的新知识立刻应用到实际工作种,还有,在每一位成功人士的生活中,都有一条贯穿始终的金线,那就是专注的金线,在加上坚持。所有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种独特的能力,他们能够像激光一样将自己的能量集中于一点,并在整个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焦点的集中。
总结:
当一个人从‘“知道一件事”到“做到这件事”的过程中,一共要经历3个层次的转变。
第一个层次的转变是知识层次的转变。这是最简单的,也是花费时间最少的一层转变,因此,我们就很容易出现信息过载,让自己沉浸在信息的汪洋之中。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重复,重复,重复。我们必须把自己能量集中在少数的几件事上。我们不能总是不停的寻找下一个新的管理理念,而是要学会对我们刚刚教授的理念进行跟进。要想克服知行差距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要努力的做到少而精-——将精力集中在少数的几件事上,然后不断的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专注,专注。
第二个层次的转变是态度的变化。当你对某个东西产生强烈的积极或者消极的情感时,你就会形成自己的态度,改变态度要比获取知识更加困难,因为你常会说:‘我知道你在说什么,可是......’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改变人们的消极过滤系统来消除他们的发臭思维症。要想克服知行差距的的第二个原因是你需要建立一个积极的过滤系统。在学习时,如果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你永远不可能消除知于行之间的差距。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让我们变成路灯思维者。也就是说我们每当听到一件事情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我怎么才能用到它?如果能学会这个,我会有怎样的收获?”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持这种心态,否则再好的机会也会与我们失之交臂。
第三个层次的转变也是最困难的转变,是行为上的变化。
这也是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为什么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呢,因为要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你必须采取真正切实的行动。你需要真正专心的跟进自己的计划,需要一个跟进计划来为你提供指导、支持、增强责任感。要想得到指导,也就意味着你需要经常跟教练,支持团队或者某个能够帮助你实现转变的人沟通,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能知道自己的努力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许多人的新年愿望之所谓落空的根本原因在于,如果你不能在毫无外界帮助的情况下实现自己愿望,你所许下的新年愿望就形同虚设。
在培训行业,我们经常会投入大量的时间组织培训,但事实上,我们还需要投入10倍的时间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跟进,这段时间才是真正意义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