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半,胡爽终于到了,我们问了路后,开始往禾木方向出发。
路是平缓的山谷草地路,一路的风景都很不错,时而能看到哈萨克人或是蒙古人的毡包和牛马羊,居然还有成群结队的骆驼。山坡上长满了草,山凹里有大片大片茂盛的白桦林和苍翠的松林,偶尔,遇到哗哗流淌的山溪流从路上横流而过!
路上遇到一个可爱的男孩小哈萨,八九岁的样子,提着个白色塑料小桶,手拿着一个白色的塑料水舀,在山溪里打水。看到我们,很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过来跟我们聊天。不过看起来他好像主要是喜欢两个妹子。边走边聊,他说山上有棕熊。听到这里,我心中不免有点惴惴不安。因为我们没钱买票,若是到时候需要逃票,可能要绕路走山路,若是运气不好,在山上遇到了棕熊,那不是开玩笑的!
一会儿,小男孩到家了,他家在坡上某个毡包里,他就跟我们分别,提着水桶走上坡了。
我们一直走。将近七点半的时候,渐渐能听到哗哗的流水声了,然后转过一个山坡,就看到了一条河水呈绿色的河流,远远地横在我们眼皮子底下,躺在青山的怀抱之中。这应该就是布拉勒汉河了。站在高处看下去,河谷的右边是茂密的松林,左边有几座小木屋,那小木屋就是卖门票的地方。不过,我们当时并不知道那河就是布拉勒汉河,也不知道小木屋那里就是卖门票的地方,四个人大大方方的走下去了,走到下面才看到路口一块牌子上的红字,“售门票处”。售票口工作人员就在门口聊天,他们也看到我们了。显然我们已经暴露了。
这个时候,若是继续向前,毫无疑问是要买门票的;但若是不向前,已然走到这个地方了,难道要原路返回吗?
四个人苦逼地在坡上坐了十几分钟,上下两难。
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山上忽然飞下来一块挺大的落石,呜呜响着从我们头顶越过,然后滚下山去了。这一下把我们都给吓到了,我们不敢再在原地坐着,赶紧回头向上走!
当时搞不清楚这石头到底是从哪来的,不应该是人扔的,也不会是山壁上掉下来的,因为山上都长满草,没有山壁,何况石头是一颗圆滚滚的石头,显然是若干年因河流冲刷而形成的。后来我想明白了,应该是山上的牛羊在坡上吃草,踩到了石头,把本就不太牢固地堆在山坡上的石头给踩松动了,石头就顺着山坡滚下来了。
上了坡,就到了一户人家门口,是搭在平坦草地上的毡包,毡包外用木头架子围搭出一个简易的院子。门口有一个妇女和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小姑娘很可爱,圆圆的脸蛋、圆圆的大眼睛,一看到我们就问:“你们要住宿吗?”声音很甜很好听。我说我们不住。然后,我厚着脸皮问她怎么能把门票给逃了。小姑娘说:“你们可以今晚住在我家里,然后明天早上早点起来,那时候他们(指售票工作人员)都睡觉了,你们就可以走过去了,晚饭你们可以在我家吃,有水饺、拌面、风干肉,还有方便面”。
小姑娘很聪明伶俐,哈哈,感觉很会做生意的样子!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妈妈不会说汉语,所以就让她来招揽我们。
小姑娘的建议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住宿,就要花钱,而我们都有帐篷。于是我问小姑娘,能不能让我们在她家的院子里搭帐篷。小姑娘说不可以,之前是可以的,但是现在不让了,景区的人不让在外面搭帐篷。
这也不是不可能,雨崩村不就是不让游客在外面搭帐篷吗?如果都在外面搭帐篷了,景区里当地人的生意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吧?
然后,我们四个男女屌丝经过漫长时间的考虑、纠结、反复询问,差不多有半个小时的样子吧(现在都忘了当时到底在纠结什么),最后终于决定住下来。而小姑娘呢,耐着寒冷、缩着脖子站在门口,始终很耐心地回答我们的询问。这让我好惭愧啊!看得出,最后我们决定住下来的时候,她很高兴!
我们在路口考虑是否住宿的时候,发现路边的树上挂着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网状物,长宽高大概有一米五的样子。网状物里,挂着一条条的说不好是什么颜色的东西,大概是暗红色吧。我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出于好奇心理,都在树下端详。后来和小姑娘聊天的时候,她说到了风干肉,我猜那挂着的东西大概就是风干肉了,一问之下,果然!
住宿费每人十五,很便宜了。但我们是屌丝啊,仍然讲价,最后的价格是每人十块钱。偌大的毡包里,只有我们四个人睡,但被子都很厚、很暖和!
毡包的门是很低矮的,而我的背包太高了,进毡包的时候,我背着包低头往里走,可我的头是低下去了,腰也弯下去了,背包的最上端却被门楣给挡住了!我“咦”了一声。哈萨克小姑娘在门外看到,立刻“咯咯”笑起来。我将膝盖弯曲成微蹲,低头再进,还是被挡住,小姑娘又“咯咯”笑起来!
小姑娘在跟我们交流的的时候,一直都像个小大人一样,显得很稳重懂事,此刻忽然这样天真烂漫地笑出来,完全恢复了孩子的本来面目,讨人喜爱!可惜啊,当时没跟小姑娘合个影,我现在连她长什么样子都忘了!
晚上吃的是泡方便面,袋装的,四块钱一袋。我还在她家买了一种叫“包尔萨克”的油炸饼,用来做干粮。包尔萨克色泽金黄,软软的,很好吃。可惜自那次之后,至今再也没吃到过!
睡觉前,将闹钟订到早上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