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我们都是在追寻生命的意义,生命本无意义。我认为我们追寻的是活着的体验,感受活着的酸甜喜悦。

                         那年·25·花信年华


         25岁,有人说,这是人生的花季;有人说,是青春逝去的节点。

         25岁那年,不再不谙世事,却事事无能为力。那年,父辈早已成家立业,娶妻有了你我;那年,风华正茂的苏轼,一举高中,人生从此开挂;那年,天才休谟出版首本哲学著作《人性论》,25岁那年有人成功、有人迷茫……

       25岁,你研究生读书生涯结束,接踵而来的找工作、恋爱、结婚,生生压得你喘不过气。犹记,那时候你有一个想法,等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后一定要把那段觉得煎熬的心路历程写下来,可当那段觉得熬不过去的日子逝去的时候,便不想再言说。直到近日一位老友诉说之时,才发现25岁的我们有着相同的境遇。

         刘同曾写过《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本书被分类为青春文学,虽然至今没有完整的翻完一遍,但我想书的内容大概与他青春时期所面临的困难,所遇见的别人青春里的故事有关,亦或许有着长篇大论的心灵鸡汤之语(心灵鸡汤一词不知何时如此流行,也不知何时人们开始不在爱喝这碗鸡汤,但存在即合理)。《谁的青春不迷茫》在刚出版上市的时候,各个文艺书店显眼处的书架上一眼了见,那时候也就拿起随手一翻,因为那时青春却不迷茫。直到后来才明白,每个人的青春都会迷茫,只是或早或晚,或长或短。

        25岁那年,友人说快患上了抑郁症,我知道那不是抑郁症,只是短暂迷茫下的焦虑、不安、恐惧、无所适从,那种焦虑来自工作环境的变化,以及对待世界的态度,等她熬过了那段她觉得熬不过去的日子,一切也都好起来了。人生最好的感谢除了父母的生养之恩,那便是这生活的磨砺之苦。

        周国平先生有一本书叫《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或许有人看了书名会觉得这不过就是一本鸡汤之书罢了,其实不然。周国平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作家、尼采哲学研究者之一,他的作品往往结合了文学与生活哲学。我喜欢先生的作品在于在他的字里行间里,我能够欣赏到文学的美,又能感悟哲学的真。先生在谈如何<成为你自己>时,写到这样一段话:“怎样才算是觉醒?我认为有三个主要标志。一个觉醒的人,第一有坚定的价值观,知道人生中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不被社会的习俗和潮流左右;第二有清楚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的禀赋和志业之所在,不被偶然的风尚和机遇左右;第三有强大的精神性自我,知道灵魂的高贵和自由,不被外部的事件和遭遇左右。”走在生命这条路上的人注定艰难而孤独,正是因为孤独,才让我们学会了认识自己。

     25岁这年,我们都会面对生存的压力,在压力面前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内心清醒,在孤独之时找寻精神目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三草两木 护肤如生活一样,都渴求一种。单纯而自然的方式。 少就是多,自然就好。三草两木SASELOMO是真正意义上...
    幸福人家_cee4阅读 2,607评论 0 1
  • 说到“贵人”,我们一直有个问题弄不太明白,那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总有贵人相助,而大多数人却不行呢?仅仅是运气的原因吗?...
    俞燕文阅读 2,885评论 0 0
  • 那天晚上回宿舍后画的,因为有点不开心。 画的很糙,很随意,技术有限,画完就好好睡觉去了。
    goodbyfan阅读 3,666评论 2 3
  • 上海 晴 “我很平静地跟孩子说话,可是她还是不搭理?” “我没有批评她,每次也学着温柔的态度:请问发生了什么?为...
    桃子时空阅读 3,82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