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可以伟大,可以渺小;爱,可以是可衡量的金钱,也可以是很微小的关爱;爱,可以是多元的,可以是专注的。
爱情的种类很多:父母之爱,子女之爱,朋友之爱,伴侣之爱。
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又曰:“慈母多败儿。”那么父母子女之间的爱应该就是严苛,温柔,愧疚吧。不知道哪位伟人曾说,“未经允许,将孩子带入人间,就应该对孩子好一点。”中国传统教育,教育更多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会很大程度造成了两代人之间的误解,有些是出于生计,有些是因为不懂教育,但我想出发点是好的,尽力去做到“计深远”大抵就是父母伟大而无私的爱。
“子欲养而亲不待”大概就是子女之爱了,幼时不懂父母严厉的教导是为了在社会上少吃点亏,多一点选择的余地,所谓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过是希望子女能够对社会有价值,不被社会淘汰。成人后我们组建家庭有了孩子才懂何为“父母”,才慢慢理解父母之爱,等我们有了家庭重心更多放在自己小家庭,总觉得父母总在那里就想着很多事情可以推迟,但是光阴似箭,不等人,所以很多人大多都会有遗憾。
“岁寒三友”,这大概就是朋友之爱了,之间的可能不需要多么契合和相似,但是能够相互理解和支持。相似才让彼此靠近,至少三观是一致的。
伴侣之爱,我曾以为应该是彼此欣赏,彼此崇拜,相互吸引才是两个人走在一起的最开始的原因。直到昨天,我在征求多方意见,很多朋友的答复,我将这种爱总结为,朋友之上,父母之下的爱———喜欢你是基础,彼此在磨合中学会包容,学会理解,上升为懂你之后的感情才能称之为是爱情。只有这样的爱情才能让我们走进婚姻,并且不让成为婚姻成为彼此的坟墓。(在写这一段的时候,我隔了很久才完成这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