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河南开封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就是在春分这一天,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的新鲜鸡蛋,小心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据说,立稳的鸡蛋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可保持十几天不倒。
小时候,每年春分这天,家乡人都会聚在一起竖蛋。大人孩子围在一张桌子四周,竖蛋者拿着鸡蛋一次次尝试,围观者也都或屏息凝神,或发出遗憾的惋惜声。在我的亲历中,只见到过一次竖蛋成功。
那年我上小学,当兵的二叔从部队回来探亲。春分这天,邻居们又聚拢在一起尝试着竖蛋,二叔也在一旁观看。在一次次的惋惜声后,二叔回屋里把奶奶放鸡蛋的陶罐捧了出来,拿出一个鸡蛋,举到眼前仔细观看,看一会儿放进罐里又拿出一个看。最后,二叔把盛鸡蛋的陶罐放回屋,手里拿着一个鸡蛋来到众人围着的桌子前。“来,我试试。”二叔说着,就开始尝试着竖蛋。
二叔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拿着鸡蛋就往桌子上放,而是拿鸡蛋在手里转慢慢转动,并用眼睛死死盯着鸡蛋,好像在和鸡蛋在做决斗前的最后谈判。终于“谈判”结束,二叔一只手拿着鸡蛋往桌子上放,鸡蛋和桌子亲密接触后,二叔做了细微的调整,然后就不动了。观看的人都很迷惑,但没有人吭声。停了大约三四分钟的时间,二叔的手小心翼翼地离开鸡蛋,鸡蛋竟然奇迹般里竖了起来。大家都惊得长大了嘴巴,但没敢喊出来,生怕惊倒桌子上那枚竖起的鸡蛋。
不知是谁,碰到了桌子,竖起的鸡蛋骨碌碌滚下桌子掉在地上摔碎了。奶奶看见了,忙小跑过来蹲下身子用她那长满老茧的双手把蛋黄蛋液连带蛋壳一股脑地捧了起来。
二叔竖蛋成功,激起了大家的斗志,但结果还是一如往年。好学的斌哥拉着二叔问诀窍,二叔不慌不忙地拉了张板凳坐下,开始传授他的独门秘笈:“竖蛋其实很简单,只需掌握三招便可成功。第一挑鸡蛋,要挑一头大一头小的,竖蛋时将大头朝下,这样重心会比较低,容易保持平衡。第二寻找合适的支持面,能竖起的鸡蛋底部会有一个肉眼很难看清的平面,一旦重力作用线经过这个平面,鸡蛋就能竖起来。第三手要稳,蛋黄的位置会影响鸡蛋竖起,所以,竖鸡蛋的手尽量保持不动,让蛋黄可以慢慢沉淀到鸡蛋下部,重心就足够低,使鸡蛋保持平衡。最后补充一点,最好选新鸡蛋。好,秘笈传授完毕!”
又一轮的竖蛋比拼开始,直到家人来喊吃饭才纷纷离去,却再没有一个成功的。
又是一年春分到,我带着两个孩子,把当年二叔传授的竖蛋秘笈告诉他们,让他们拿着鸡蛋在桌子上竖蛋,桌子西周却少了相邻围观。不知从那一年开始人们开始外出打工,再也没有聚在一起竖蛋。此时,我多想再回到家乡,回到那个竖蛋的桌子旁,和乡邻们一起屏息,一起叹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