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幼儿园老师跟我反映说儿子开始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总是在边上晃,老师发出指令他永远都是最后一个在后面悠。说马上上一年级了,很担忧他的学习习惯。希望最后这几个月在家里要好好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于是,我开始对儿子的日常行为多了一些关注。每天晚上我会陪他跳绳、画画、写字、阅读、练习围棋、做专注力训练,穿插进行。起初他觉得我管的严了,有时候有点情绪不想配合。有时候因为老人溺爱,回家后没有达到他的要求就耍性子哭闹。我跟他讲了很多的道理和例子,我告诉他,严是爱松是害。告诉他不是说不满足他的要求就是不爱他,这个不能混为一谈,爱就是爱,规则就是规则。告诉他要学习表达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他也都能接受,而且慢慢对自己也会有要求。
刚开始的时候我会扶着他的手示范写字,会给他讲题指导他练习,再慢慢放手让他自己去完成,相信儿子自己可以做到。我不主张孩子学习时家长坐在旁边唠唠叨叨盯着,比如说写字时一个字一个字的盯着,这个没写好那个没写好一直在唠叨,让孩子反复写了擦、擦了写。这样就是在打扰孩子的专注力。家长用尽全力自己很焦虑孩子也压抑。孩子会觉得学习是父母的事,他是在被迫完成任务迎合家长,双方都很疲乏。我只是在儿子作业全部完成后告诉他哪些写得好,哪些需要改进。儿子会自己去改正。要让孩子知道认真完成学习任务是自己的责任,家长不要越界。
现在儿子每天放学回来首先先完成两页纸的练字,写完再吃饭。爸爸有时候会去打扰他,说吃完晚饭再接着写,他也会不受干扰坚持写完,再过来吃晚饭。吃完饭就会自己安排时间一项项有规划的运动和学习。他会提前告诉我他今天的计划然后自己一项项去完成。我所做的就是和他在一个空间呆着,我也学习不打扰他,在他需要我帮助的的时候及时给予陪伴就好。他完成自己定下的计划后,会看一两集动画片,然后按时洗簌睡觉,每天很规律和充实。
前几天,儿子放学回来跟我说,妈妈,我不用坐第一排了。我问他为什么,是不是长高了。他说:“不是,老师说我现在很棒,不需要再坐第一排盯着我学习了。上周书法老师和围棋老师也都说我很棒,进步很大。而且,我现在不爱发脾气之后,我自己也很幸福开心。妈妈,你觉得我现在情商是不是变高了。妈妈,谢谢你帮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他紧紧的抱住我,一直谢谢我。儿子还跟小姨打电话说他的成绩和他对小姨的感谢,也谢谢小姨帮他成为更好的自己。确实,小姨对他也给予了很多帮助,经常和我交流教育的理念。那一刻,我觉得很欣慰,儿子知道感恩,这是多好的品质啊!也为儿子能明白所有的付出,受益人是他自己而感动!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儿子更自信了,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也很感谢儿子有个好老师,老师很关注孩子的品德教育和好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开设了很多让孩子自主学习的课题,比如做科学小实验、各种手工和服装设计秀等等,这都是激发孩子自己表达力,自信力和创造力的课题。老师会及时发现孩子现阶段的问题跟家长沟通达到家校共同教育。昨天接孩子时老师再次跟我交流,说儿子是个好苗子,之前就是有些散漫,现在进步非常大,抢着回答问题,注意力也非常集中,这个家校配合的成果让老师也很有成就感。回过头一想,其实他之前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散漫正是没有自信的表现,他不想回答问题,就表现得很慢慢悠悠。这两个月对他进行时间管理训练和学习规划训练,让他知道了爱与规则。我告诉他,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去针对一个孩子批评他,如果老师点你的名就是在帮助你提醒你规范自己的言行。要感谢老师对你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他懂得了课堂纪律的规则和生活习惯的规则。遵守规则、知道自律后他学到了知识,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就会更加自信,这激发了他自身的内驱力。其实获得最大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是儿子自己。
我认为对孩子既要表达爱,也要树立规则。生活小事不要包办,锻炼孩子独立自主、自己处理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其实作为家长并不需要天天盯着孩子,只需在孩子寻求帮助的时候给予支持。要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培养好的品格,培养好的性格,也就是待人接物的能力(情商)。父母也要多学习,做孩子的榜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配合支持父母的教育,达到教育理念统一。不然孩子在父母面前一个标准一个样子,在老人面前毫无原则为所欲为,孩子很容易分裂,对自己有两个标准,造成性格上的缺陷,不利于身心成长。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做引路人和倾听者,及时发现孩子情绪的来源做正向疏导和引导,而不是做唠叨的仆人和控制者。不能拿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如果把别人家的孩子作为标杆,喜欢用自己孩子的短处去比较别人孩子的长处。孩子很可能会因为父母的比较产生抵触情绪,故意放弃自己。
对父母来说,应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鼓励他坚持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找到他自己的价值,这是最重要的。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有幸福感。因此,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孩子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自己,帮助孩子更幸福地活着,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这也是家庭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