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一:唯识宗如何认识世界?

唯识宗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我们的心,心外无物,唯识所现。一切都是我们内心(种子)投射的结果,没有离开我们的心(种子)而客观独立存在的事物。连我们的所思所想,感受,情绪都来自于种子。(招财猫手势)

心有四个部分组成,(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其中,我们容易感知的是见分,相分。

二:相分

即我们所认识的对象,事实上是某种心理力量(种子)现行所投射(呈现)的影像,并非客观独立存在。比如我们看到的这支笔,在狗狗看来就不是,所以笔不是客观独立存在,它是一支笔,是我们内心的影像投射在它上面,其实,我们看到的是自己投射的影像。如果它就是一支笔,那么所有看到它的人或动物,都应该看到它是一支笔。

三:见分

对见分产生的种种心理活动,也是种子现行的结果,我们觉得大便很臭,很恶心,而狗狗却认为是美食,厕所里的蛆则把它视为天堂。不同的人在看到同一个人的感知也是不一样的,你很讨厌的一个人,可能他的家人却很喜欢他,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这些感知不是来自于这个人本身,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心。

四:种子(即业力)

所有的人生经历,身语意的行为,哪怕只是动一个念头,经过之后,都会在内心形成一种心理力量,然后自动储存在阿赖耶识。这种心理力量在唯识宗就叫做种子。

每个当下,都是种子现行的结果,这就叫做“种子生现行”,而每个当下,我们又在播下新的种子,这就叫作“现行熏种子”。我们在播种的时候,有时候是有意识的,有时候是无意识的,有意识种的种子力量比无意识种的要大,而经常种的种子也会比偶尔种的种子力量大。力量大的种子就容易现行。

每一个当下,我们播什么种子,一方面和我们固有的心理力量(过去常种的种子)有关,另一方面,跟我们的观念有关(人生观,价值观)当我们观念的发生改变,那么种子就会发生相应的调整(这就是修行的关键所在)----可见树立正见的重要性。

因能变:从种子种下,到现行的过程,是因能变。这个阶段,我们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忏悔(追悔)和随喜都是在这个过程发挥作用。

果能变:种子现行的时候,显现出见分和相分,是果能变。种子感果后,就没有作用了。

五:阿赖耶识

即种子的仓库。储存着无量无边的种子,它们是无尽生命延续的因。(轮回的原动力)必须要认识到种子对生命的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

六:唯识的三性

1依他起性(相)---世俗意义上的真实

这个世界是一个依他起的世界(即缘起的世界)。唯识宗认为,依他起的因:是种子业力,心理力量),通过种子业力)现行,产生相分(认识的对象)和见分(各种心理活动)其中没有我,也没有我所,就是一个缘生缘灭的过程,这种存在是因缘的假相(如梦如幻),不是完全没有(断见),也不是真实不变的有(常见),故称为“假有”。是佛陀用大智慧观照的结果。

缘起法的特点是没有固有的特质,随着因缘和合而显现,随着因缘消散而消散,也随着因缘的改变而改变,完全是由条件(因缘)决定它的存在。(因是根本,缘是推动力,如订书机和订书针的关系,菩萨重视因,就是明白这个道理)

2遍计所执性(相)---纯粹是一种错觉

如果佛陀没有告诉我们世界是依他起性这个真相,我们依于自己的意识(被末那识染污)去认识世界,就会在依他起相的见分和相分上产生错觉---即我执和法执。对于相分,比如看到一张桌子,就认为这就是一张客观存在,固定不变的桌子。不知道桌子是我们的意识种子投射的结果,而认为它摆在那里,就是一张桌子。然后我们还会认为这是一张古董桌还是一张普通的桌子,认为他有价值还是没有价值。事实上,这些都是我们赋予它的,也是我们一是种子的投射,不是来自于桌子本身。但凡夫就认为这是桌子本身而有的价值,对桌子产生自性见。

对于见分(对见分产生的种种心理活动),比如见到一个自己讨厌的对象,产生了不喜欢,厌恶,甚至要避开,这些就是一个个心理活动的显现,其中没有我。而凡夫则认为,看到他,我整个人都不好了,我不喜欢他,我讨厌他,希望他赶紧从我的眼前消失。

凡夫对于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叫遍计,遍就是普遍,计就是(颠倒)分别(因为意识被末那识染污),分别之后还执着,即遍计所执。

凡夫的世界就是在遍计所执和染污的依他起之间不断的转换,引生了轮回无尽的相续。

那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呢?(从改变认识入手)

通过唯识见来重新审视这个缘起的世界,摆脱遍计所执。通过闻思这几课的内容,我们知道了心外无物,唯识所现,一切都是我内心意识种子投射的影像,和一切事物本身无关,它们只是缘起法,不是我,也不是我的。放下任何的执着,温和的行于世间,不去评判每一个发生的事件,只是去觉察它们的生起和灭去。保持这样的智慧观照,那么一切的现象和内在的情绪就不会对我们带来太大的影响,而我们的心在一次又一次训练的过程中会更接近真相(即圆成实性)。

3圆成实性(相)---诸法的实质(空性)---真正的真实性

空性的四个特征---超越语言,超越思维 空性和缘起是一体两面,不一不异,空性遍一切处。那为什么我们看不到空性?被遍计所执遮蔽了。对依他起的错觉(强烈的我法二执)是我们困在了二元对立的世界,无法契入诸法的空性。如果在依他起上不起遍计所执,而是以智慧去观照,再结合止观的修习,就能够证悟空性,然后再用空性来瓦解我执,获得解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