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之辈》,一部待到上映后方才口碑炸裂的电影,可惜正上映时没时间上影院观看,又早已懒得去找什么资源,于是一等便等到爱奇艺上架。
不过在我看完整部影片后,第一感觉是——差了点儿什么。
如果让我打分,以我内心最喜欢的电影之一《肖申克的救赎》为满分10分的话,这部电影我给7.5分。相信我,这个分数不低了,正常年份能让我给出8分以上的电影不超过一个巴掌。
我一直定位自己是一个庸人,所以我也一直觉得自己的审美情趣与普通大众应该是不会差得太远的。于是不禁想,这部电影之所以口碑爆炸,或者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一群“无名之辈”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而不一定是这部电影真有那么牛逼。
拍摄、画面与视觉表达
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中规中矩,没有亮点也没有拖后腿。本来嘛,这种叙事型的影片,又无大投资,也没有必要追求这些,偏重写实、能够合格完成剧情的交代也就够了。像《谍影重重》那种仅是拍摄手法便值得说道的例子,实在凤毛麟角。
叙事、结构与情节节奏
多线叙事,似乎越来越多导演喜欢用了,毕竟昆汀、诺兰等那些大师们累累经典在前,中国自己也有《疯狂的石头》这种成功案例,用得好实在可以给电影增色颇多。
《无名之辈》在这一手法上的运用,我觉得整体上也算合格。
前面各线分进,最后多线汇集,明显是导演和编剧用了心思的。只是除了“马先勇”和“毒舌+眼镜+大头”(这三人基本长时间处于一个场景,虽是两条线也近乎一条线了)这两条线的推进比较清晰,其他各线似乎就太简单了一点。
若其他几条线根本无足轻重那便算了,可关键在最后的汇集上,各条线事实上是都起到作用并且是互相影响的,这就使观众对于某些人的登场一时反应不过来。例如梦巴黎的“波波”,影片其实是有交待“真真”故意向警方供出了他,而他又准备找人报复“大头”,并且他其实是最后多线汇集的一个重要“误会”,可惜整部影片看下来存在感太低。
与之对比,《疯狂的石头》中徐峥及其手下两个角色,戏份同样不多,但人物鲜明,各自出场的戏中“任务”也分明,整个故事下来他们在其中起到的“误会”作用也是一清二楚的。
至于整体节奏,如果能缓缓推进,越来越急,是最理想的。而《无名之辈》则稍逊一筹,除了最后一场戏,整体而言只算是稳步推进。
台词、演员与人物塑造
这方面应该是《无名之辈》给人最大的惊喜了。
台词,不说无可挑剔,但基本是符合角色性格和表达人物情感的。
而几位主要演员的表现,堪称惊艳!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然是任素汐饰演的马嘉旗了。无论是不断挑衅的毒舌,还是失禁时的炸裂,尤其是对马先勇隔着门的关心和谩骂,几乎可以说整部影片中让我有“泪点”感觉的都在她这里。
当然,在人物上我觉得亦有稍显不足之处,便是人物的成长和改变。
除了马嘉旗那句“我原谅他了”及最后看到那幅画后哭了(似乎算是交代她振作活下去的信念吧),其他人物似乎并无明显的成长。即使要说“眼镜”最后“弃恶从善”了(我感觉影片里也没有明示),那其转变的契机和力量亦显不足。所以会感觉片中的人物,执着有了,成长则稍缺。
影片风格与故事内核
如果说前面那些方面,要么惊喜连连,要么略有瑕疵。那么,真让我感觉“差点什么”的,就是影片风格和故事内核方面了。
咱先聊故事内核吧。
一般的电影,主情节只有一个。《无名之辈》的主情节是什么呢?是寻枪?单从“马先勇”这条线看,没错,可是其他几条线似乎根本没有太过在意枪这个事儿,所以说“寻枪”是主情节似乎不对;那是破案?可是作为主要情节线的“双人组”,除了躲起来外也没有做什么逃窜或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事,所以说“破案”是故事内核好像也不太对头……
固然,有些电影是没有一个主情节的,《低俗小说》就没有办法如此去界定,却并不影响它成为经典。但我想说,那首先最好压根就不采用线性叙事的方式,其次需有极强的个性风格才妥。如此,我们才可以说,这部电影重在刻画人而非讲故事。
说到风格了。
虽然所有的艺术都要求夸张,但夸张也有不同的程度,夸张得恰如其分我们叫它“写实”,夸张得过火了我们叫它“无厘头”。
在我看来,主要人物中,马先勇、马嘉旗算是写实,亦是富有感染力的;不过,眼镜、大头两个就明显比较无厘头了——当然,主要的笑点也出在他们身上。可是,作为主角(至多加个之一吧),整部影片的泪点或者触动点,恰恰因为这种无厘头的风格,无法落在他们头上,这是比较让人遗憾的。别嫌我泪点太高,回想一下,能在无厘头风格下把观众感动到的,除了星爷还有谁?
做个总结吧,虽然聊了一下我认为的《无名之辈》这部片子的不足之处,但一来不过是一个非专业人士的个人之言,二来并不能否认其确实是部不错的电影。一群“无名之辈”将社会中各类无名之辈鲜活的演绎了出来,有悲苦、有愤懑、有奸滑、有坚持、有悔恨、有乐观、有低头、亦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