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吃饭。
这要是我国南方的人会觉得这在说吃米饭。来了南方自然得入乡随俗,但在不知道这“俗”的时候,曾闹出不少笑话。同学问我,中午吃什么这个世界性难题,我说吃米,他们惊讶了,估计在他们的概念中,米是未煮熟的状态。后来我说吃饭,于是进餐厅,我直接选了牛腩面。他们也诧异,后来我得知,原来他们讲的饭,是米饭的意思。
我是我国北方的人,吃饭对于我而言是食有时的所有饭菜,比如说,面条,稀饭,稀饭,一餐桌的菜。吃饭,对于北方人而言应该是一个统称。每逢回家或者过年过节,正午爸妈会做一桌可口的饭菜,妈妈朝着在一旁玩的孩子们说:“吃饭喽,吃饭喽”,主食可能是米饭,面条或者馒头。
但我今天不是来讲南北差异的。来说说小时候吃饭时的趣事。
小时候(6-7岁)我在吃饭之前总爱犯错,这个细节问题我从未意识到也不会意识到,因此总是记吃不记打。事情发生在夏日傍晚我家的院子里。我们很少在老家的厨房吃饭,因为太小,夏天的时候太热,大多数在正屋的客厅的茶几上或者夏天在石桌子上吃饭。
我家正屋门前有一块长方形水泥地,除了这一块,其他都是用砖头草草铺的,参差不平。石桌子放在这水泥地上,与厨房正对,靠向东屋。说是石桌子其实下面靠一口倒过来放的矮胖型的缸撑着,桌面是一个用大洋车的车轴轮倒入水泥塑成的。我很服我爸的动手能力。
一天我妈在厨房热火朝天的炒着菜,让我帮忙勺稀饭,我端了稀饭拿了筷子,碗放在石桌上,筷子斜插入碗中,这样就不会滚到地上了。饭菜齐了,那个时候还没有弟弟,我们一家三口人,坐好吃饭,我见父亲很严肃,眼睛瞪着大大的,他本身眼睛就很大,瞪起来吓得我不敢吭声。我妈赶紧说,吃吧吃吧,于是我松了一口气,我这么可爱还主动做家务,今天应该不会犯啥错的。吃完后,妈妈说:“下次你不要这样放筷子,这样你爸会觉得在招爷爷过来。”说完就去忙了。
我在想,这样放筷子,跟爷爷有啥关系。我的认知里,筷子跟爷爷是没有关系的。那个时候爸妈从未跟我讲餐桌礼仪,还有筷子礼仪,基本是上大学后才知道的,就算是礼节性的也不该这样放着。
又过了一天,还是一天傍晚开饭了,我如之前一般,继续放着碗筷,早已把妈妈说的给抛却脑后了,因为我不知道筷子跟爷爷的关系。父亲在开饭前果真暴怒了,眼睛睁的异常大,凶我:“谁家的筷子这样放?……”我懵懵地,不敢说出我的疑虑,很委屈的吃着饭。
不就是吃个饭吗,干嘛发这么大火,我吃完饭就气的去睡觉了。日后我便觉得做什么事父母好像都不太满意。于是我跟筷子就有仇了,再也不想吃饭时拿筷子了。好奇这是不是我筷子拿不好的原因呢?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在想过往的事情,这件事被我认定为不礼貌事件。但后来看了蔡崇达的《皮囊》之后,我才发现当时父亲生气的点在哪里,这果真是和爷爷有关的。
中国在春节的时候有个习俗,在大年三十贴过春联,天将黑未黑的时候家里的人会去地里,放鞭炮,其实是去祭扫,然后对逝去的先人说,家在哪里,过年了,一起回家吃个饭吧。回来后就相当于把先人给引回来了,而这些先人一般会去自己熟悉的地方,由其是生前住的地方。回来后,桌面就摆好了酒菜,筷子斜插入碗中,以让先人好享用。据说小孩子是可以看到先人的,具体看没看到咋也不知道。
看来这样放筷子让父亲想起之前祭扫爷爷时让他回来吃饭的场景,而现在是放在他面前,似乎有些犯忌讳的意思,怪不得他会生气。
由于我们家的一些特殊,我没有去过先祖的坟地祭拜包括大年三十放炮去坟地祭扫,所以对这些事,我是如今才知晓的。那个时候说也奇怪,总是因这特殊,挨了很多巴掌,只知道大家都做这些事,应该没有什么错吧,但是回家后总会惹得老父亲爆炸。被收拾多了,所以其他亲人带着我去干什么,我就会先想一下父亲的神态,然后问亲人:“我能去吗?我爸爸不会说我吧?”那人说:“不会的,咱们就去吃一顿饭。”但是回来后,我就遭殃了,我不该问亲人,而是问我父母。所以不是每顿饭都是能吃的。
看书还是有用处的,有些时候会给人解惑,看其他人的生活百态及各地习俗,来体会自己的生活。
昨晚,做好了饭菜,一把筷子一股脑的斜放入盆子里,忽然想起……没事没事,我不迷信,也不怕犯忌讳。但是我在其他地方就不会这样做了,我想,这可能就是家里的包容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