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2018《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主题是“小趋势”。内容是“关注大环境里个人的行动策略”即聚焦大环境下的个体,如何抓住并践行小趋势?
针对演讲主题罗振宇用了“扎心五问”做了回答,分别是:我能看到事实吗?我能感知“非共识”吗?我的时间够用吗?我的力量从哪来?时间愿意和我做朋友吗?在这五个问题的答案中,又抛出了新概念:“摸机率”、“非共识”、“长期主义”等。他强调,只要善于发现和把握小趋势,总能找到新机会。
不在职场的我不操心行业和公司层面的事,就想想自己,做了以下笔记。
一、开篇
做事的人和不做事的人,有啥区别? 做事的人无所谓悲观还是乐观,我们只关心如何把事做好。不做事的人经常讨论一些抽象的问题:情感和理智哪个重要?理想和现实怎么能平衡?远方和苟且怎么选择?着眼未来和回到初心哪个更重要?做事的人和搞评论的人,完全在两个世界。有些事情在做事的人面前,完全不难。
结论:忠于自己所做的事,不要过于在意别人怎么说。
二、小趋势
什么是“小趋势”?罗振宇给小趋势下了一个定义:小趋势,是影响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在罗振宇看来,,它不发生在自身,熟悉的领域里,它是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才滚动到你的面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以做的是捕捉到小趋势,然后把他变成自己命运的一部分。幸运的是,小趋势的逻辑里没有“末班车”,只要善于发现和把握小趋势,总能找到新机会。
抓住小趋势,要先认清事实。这表示一个人要能突破自身局限,有意识地用不同眼光、不同角度,去观察世界。只有这样,他才能拥有逼近真实的能力。这是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发现小趋势的基础。
结论:凡我赶不上的,我就做好准备,到未来等它。
三、我能看到事实吗?
小趋势不能跟,不能追,靠感知。那怎么办?只能把问题的方向指向我们自己。
梁宁去大学校园做的调查结果,折射了我们经常对真相一无所知。所以,千万别把自己当主流,要对自己的趣味保持一种警醒和谦卑,不要动不动就以己度人。
结论:还原主义,还原能力才是做事的人,逼近事实真相、把握小趋势最稀缺的能力。
四、我能感知非共识吗?(即我们能创新吗)
非共识。你不要以为非共识就是跟这个世界抬杠,抬杠谁不会,见什么骂什么,看什么都不顺眼,什么都想否定。那不叫“非共识”,那叫“反共识”。从被排斥到被承认,从脱离共识到再造共识,整个过程,才叫非共识。直白点说就是:非共识是跳出观念枷锁的有效创新,非共识从来不反对什么,它只是把被忽略的、被遗忘的东西呈现出来。
巴菲特还有一个提醒:没有一个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成功。他为什么这么说?这不是在讲什么爱国主义,而是说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在分享一个共同体的红利。尤其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的祖先埋骨于此,我们的血脉扎根于此,我们青春在此,也将终老于此,除了盼着它好、相信它好。我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结论: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做一个理性乐观派。只有这个选择既符合我们的理性,也符合我们的情感,还符合我们的利益。
五、我的时间够用吗?
我们能接触到的信息是很杂乱的也是过载的,但对于自身的专业领域而言信息是清晰的,是不足的,不要让过于杂乱的领域分散你的注意点,我们有很大的机会活到100岁,所以我们拥有的时间是充足的。在那么长的时光里,我们做选择的标准,也许就不是眼下的利弊了,而是要叠加进一个时间的因素。当你做一个决定的时候,得分得清什么能穿越时间,什么会被时间过滤?
结论:所有能穿越时间的东西,就该坚守;所有会被时间过滤的,该翻篇就翻篇。
六、我的力量从哪里来
靠工具,靠机器,靠人工智能,靠良知良能,靠感知和判断的力量来抓住小趋势。这是一个人推动人的世界,是一个讲究信用的世界,它绝不会只变成机器的世界、算法的世界、代码的世界。这个世界在很多场景下,完全呈现为一个“人推动人”的世界,称它为“信用飞轮”。
结论:信用飞轮,人推人向前走。
七、时间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长期主义是时间最好的朋友,罗振宇说,在时间累计中获得的复利,能让人收获奇迹。一个人如果有了自己长期的确定性,就能对抗外界的不确定性。有了长期并且坚持的目标,外界的资源就能够被个人整合。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得选。只要我们是一个长期主义者,我们就有机会反败为胜。
结论:世界是丰盛的资源,还是恶意的陷阱,取决于你是否坚持长期主义。
八、尾声
2019怎么办呢?
就像作家阿尔贝·加缪说的:“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看懂小趋势,坚持再坚持
我的结论:回归原始,完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