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阳光明媚,适合出游。
清明三天小长假,但是因为孩子学业紧张,只能勉强安排一天时间出游,于是选择了离魔都最近的苏州穹窿山作为旅行目的地。
早上7:30出门,经历了一小会堵车,9:30我们已经身处穹隆山半山腰。极目远眺,青山翠竹、潺潺溪流,让劳累的心顿时得到放松。
穹窿山位于苏州西郊,光福镇旁边吴中区西北部,主峰箬帽峰海拔341.7米,为太湖东岸群山之冠,苏州市最高峰。相传,古代青松子炼丹升仙处,因其山势高峻深邃,故名穹窿。
穹隆山除了风光旖旎,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汇集了道家,佛家,兵家的博大智慧,最为著名的三个景点分别是孙武苑、道家上真观、佛家宁邦寺。
孙武苑是《孙子兵法》的诞生地。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年轻的时候为了躲避战乱,来到吴国隐居,潜心著述,并为吴王作兵法十三篇,也就是著名《孙子兵法》。
后来孙武被吴王重用,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国,让吴国威震八方,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而今的孙武苑,虽为后期重建,但是宽阔的庭院、一墙的兵法、一廊的碑贴,让置身其中之人倍感清幽与智慧。
逐条研读兵法十三篇,然后和孩子探讨如何将其应用到生活与学习当中,古为今用,依旧合理和有效,让我们对这位伟大的兵圣的敬仰之情更增一层。
中午在山顶一家本地菜餐厅吃饭,太湖白鱼、红烧嫩笋、乾隆豆腐,充分补充了上午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餐厅隔壁便是坐落在三茅峰之上、被称为江南第一道观的上真观。据记载,上真观始建于东汉初平年间,距今大约1800多年。到了元代末年,道观又毁于大火。
清初顺治年间一位很具传奇色彩的道士施亮生,筹资重建上真观。在它最鼎盛的时期,一共有建筑5048间,殿宇36处,风景名胜170处。当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从御道来上真观,祈福游览,可见上官当时地位的重要性。
可惜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雨沧桑,道观几毁几建,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都是上世纪90年代在原址上重建。而今的上真观,场面宏伟,殿宇巍然,游客如织。
只是在三清宫里发生的解签索捐款的事情让人颇感不爽。在三清宫大殿里,看到有个年轻的道士在热情地给大家讲解如何参拜玉皇大帝,如何找自己的本命太岁,怎样抽卦解卦,最后就是在某道长的诱逼下道观捐香油钱。
或许我本不具道家智慧,我所理解的“道法自然”,应该是主动找功德箱往里投钱,而不是在玉皇大帝眼皮底下,拿着笔面面相觑地思考这到底是“被骗”还是“行善”。
经历了道观颇有些无奈捐款后,感觉自己脑子有些迷糊,内心升起一股焦躁与不满,很想静静,于是我们便去了宁邦寺。
宁邦寺位于穹窿山北麓山腰二茅峰上,始建于梁代,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四周森林茂密,古树参天,翠竹成片,远眺间隐约可见,似是位隐者。
宁邦寺依山而建,跨入山门,抬头便见山墙上一个大大的“禅”字,一刹那间,心便静了下来。
苏州穹窿山,不仅有旖旎风光,更让你见识道、佛、兵三家博大智慧
拾级而上,可以看见海云禅洞里一尊唐彩卧佛,全长18.8米,高 3.8米。洞口站立在莲花瓣中的释迦摩尼小金像让人感觉充满了智慧与宁静。
又上一层台阶,忽闻山顶大雄宝殿里传出洪亮梵音,饱满而低沉,以为是有师傅在里面唱诵,疾步快走踏入大殿,里面空无一人,唯有梵音缭绕。
听着庄严清净、蕴涵慈悲之情的梵音,看着慈眉善目、富含智慧之意的佛祖,我独自久久踱步在殿堂里。当下的这一幕,让我为之动容,顿起欢喜之心,动了善意之念。
听完这段梵音,心满意足地结束苏州之行,踏上回家之路。
人们常说,世界是一本书,你每去到一处,便是翻开它的一页。苏州穹窿山的这一页不仅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个遇见都会让你看到世界更精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