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张汤曾任汉武帝的廷尉、御史大夫,实际权力一度比丞相还大。但张汤父亲的官职,最高只当到长安县丞(相当于现今的副县长),既不是皇亲国戚,也不是功勋权贵。那么,张汤在几乎没有什么背景的情况下,是如何爬上如此高位的呢?
一、审老鼠,显天赋
张汤能够爬上高位,与他的天赋有一定的关系。张汤还是小孩时,有一次他的父亲出门外出,让张汤在家看门。父亲回家后,发现家里的肉被老鼠偷吃了,十分恼怒,用鞭子把张汤狠狠打了一顿。
如果是普通孩子,被父亲打了就打了,顶多哭闹一阵。但张汤不同于普通孩子,他在被父亲打过之后,竟然掘开鼠洞,找到偷肉的老鼠和没吃完的肉,然后摆起公堂,开始审问老鼠。
他先是自己扮演受害者,举告老鼠的罪行;接着又扮演审判者,对老鼠进行拷打审问,还有条不紊地记录审问过程;最后,张汤又把判决的书报告给“上级”(还是由他自己扮演),并把老鼠和剩肉取来,当堂定案,将老鼠分尸处死。
张汤的父亲看到这般情景,又看那判决辞,仿佛是一位十分老练的法官所写,既惊讶又欣喜,从此让张汤开始学习断案的文书。张汤的父亲死后,张汤接了父亲的班,成为长安城里的一名小官吏。
二、遇奇货,有能力
张汤在长安当小官吏,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等来了机会。当时,位居九卿之一的周阳侯田胜因罪被拘禁在长安。吕不韦当年把落魄的嬴异人当作“奇货”,现在,张汤则把田胜当作是老天恩赐给自己的“奇货”,尽其全力加以保护。
后来,田胜果然被无罪释放,还封了侯。田胜感念自己在狱中曾受到张汤的照顾,认为张汤有义气,因此出狱后与张汤交往密切,还把当朝权贵一一介绍给张汤,让张汤同他们相识。
借此,张汤终于跻身于长安城的权贵圈,有了更多露脸与展示才华的机会。不久,张汤果然得以升迁,在内史任职,当宁成的属官。宁成认为张汤很有才华,又向上级推荐,张汤因此被调升为茂陵尉,主持陵墓土建工程。
武安侯田蚡当丞相时,也认为张汤有能力,征召他做内史,并经常向汉武帝推荐张汤。汉武帝于是任命张汤为御史,让他处理案件。
此时,恰好发生了一桩大案,陈阿娇陈皇后因为与卫子夫争风吃醋,准备以巫蛊之法害死卫子夫。这就是历史上的陈皇后巫蛊案。
案发后,汉武帝让张汤负责处理此案。张汤深知汉武帝的心意,于是顺藤摸瓜,深入追究陈皇后的同党。汉武帝因此龙颜大悦,认为张汤知情知趣,很有办事能力,就提拔张汤当了太中大夫。
三、会做人,不贪功
张汤当小官时,就喜欢与人结交,与长安富商田甲、鱼翁叔等都有交情;后来张汤当了大官,便结交天下名士大夫,自己内心虽然同他们不合,但表面却装出仰慕他们的样子,与他们喝酒吃饭。
另外,张汤对老朋友的子弟以及贫穷的兄弟们,也照顾得十分周到,平时拜问三公等同僚,更是不避寒暑,非常殷勤。
张汤为官,很注重表扬别人的优点,掩蔽别人的过失。他向汉武帝上呈奏章,如果汉武帝认为好,他就说,臣不知道写这奏章,是正、左右监、椽史中某某人写的。并趁机向汉武帝推荐这些人。而如果奏事遭到谴责,张汤就把错误揽在自己身上,马上承认错误,诚恳谢罪说,正、左右监和贤能的属吏他们本来向我提议过,就像皇上责备我的那样,但我没采纳,我实在太愚蠢了。
当然,由于张汤承认错误态度诚恳,所以即便张汤有错,汉武帝也会宽恕他,不予追究。
四、顺从上意,锄强扶弱
张汤当太中大夫时,汉武帝正心向儒家学说,大量起用儒生。张汤便投其所好,请博士弟子们研究《尚书》、《春秋》,请他们评判法律的可疑之处,并在判决大案时,尽可能地做到符合儒家的观点;而在判案中,张汤如果遇到自己拿不定主意的疑难案件,也不会擅作主张,而是预先给汉武帝分析事情的原委,让汉武帝自己做决断。
张汤担任廷尉时,处理案件有一个特点:如果是汉武帝想要加罪的,他就交给执法严酷的监史去办理;要是汉武帝想宽恕的,他就交给执法轻而公平的监史去办理。
比如在处理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谋反的案件中,张汤都穷追到底。淮南王案,伍被曾主动投案、立有揭发之功,而庄助也只是收受了淮南王的一些礼金,所以许多大臣主张应该宽恕他们。
但张汤清楚汉武帝的心思,反对说:“伍被本来是策划谋反的人,庄助是皇上亲近宠幸的人,是出入宫廷禁门的护卫之臣,竟然这样私交诸侯。如不杀他们,以后就不好管理臣下了。”于是,汉武帝下令处死了他们。
张汤处理案件,还有一个特点:如果事涉豪强,他就会玩弄法律条文,巧妙地进行诬陷,让他们受到更重的处罚;而如果事涉平民百姓等弱势群体,张汤则往往只向汉武帝进行口头陈述,然后求情说,虽然按法律条文应当判刑,但请皇上明察裁定。
总之一句话,张汤虽然执法严酷,内心嫉妒,处事不纯正公平,却还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而得到了好名声。公孙弘任丞相时,就曾多次称赞他的美德。而汉武帝对张汤也是日益尊宠与信任,最终提拔张汤为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