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啊,家里只有粘豆包给小孩子吃,因为做法简单,价钱便宜,气候原因,东北的冬天就是天然的冷窖,做一次能吃一个冬天。
可现在,就算能吃到红枣糕,青团,草莓大福······,可心里总想着的,还是印象里软糯香甜的粘豆包。
怎么吃也吃不够的粘豆包。
001
在我还是个流鼻涕的小孩子时,冬天有一项全家总动员的活动,做豆包。
冬日里,奶奶把墙上的日历摘下来,我看了看没敢摸,全是灰,她拍了拍灰,嘴里念叨着去年啥时候做的豆包。晚上盯着电视看天气预报,左挑右挑,要找出一个好日子来;
爷爷在一旁做放置豆包的帘子——挑选等高的玉米杆,身材修长没虫眼的,修整干净,用铁丝穿成一个帘子;
妈妈用簸箕筛出有虫眼的红豆,小心翼翼的装在布袋子里,生怕撒出去一点;
我爸他······我爸啥也不干,美名其曰看孩子,就是你想的那样,看我,一个满10岁的孩子。
据说是陪我看电视,还不让我调台,电视里放的是体育联赛······
准备工作做完,只等着白天也能结厚冰的天气,就可以开工啦!
002
做豆包用时两天,第一天做红豆馅,年少时不像现在,有高压锅这种bug,半小时就能做好。
年少时用大铁锅煮,记得那时不放白糖,放糖精,便宜,5毛钱一小袋,放一袋甜一锅,后来有钱了才放的白糖。
煮豆馅时,要一次添够水,放好糖和红豆,盖上锅盖,锅边要用湿布封住,不让水蒸气冒出来。添木柴,小火煮,煮熟在锅里用勺子弄碎,盛出来。
等待凉后,用手团成一份馅料,我最喜欢这项工序,就算吃豆馅吃到饱,大人也不会管。
我们称糯米为江米,江米要提前泡一夜,放大盆子里,两个大铁盆,我奶传下来的古董盆,好多年了。
煮豆馅的这天早上还要把泡好的米,装进袋子里,拿到粮店去磨成面。
把面活好,放到炕头,等待发酵。
003
凌晨4点半,打着哈欠起来做豆包。
主力是我妈和我奶,她俩包,我垫豆包叶,就是紫苏叶,夏天摘下来的,用线穿好,晾干,用的时候只要用开水泡就好了。
爷爷负责烧火,我爸负责把豆包从铁帘子上,用一个小木片(传说中的饽饽板)切下来,放在之前做好的玉米杆帘子上。
包也简单,揪块面,按出窝窝头的形状,把馅料塞进去,再包好,其实和窝窝头长一样,不过这个是实心的。
做好一帘子就上锅蒸,水开蒸20分钟,焖15分钟,等水蒸气冒出来的时候,空气里散发着紫苏叶和着江米的味道,香喷喷的,本就没吃饭的肚子咕噜咕噜叫。
做好的豆包摆在帘子上,拿上一个碗,放一勺白糖,豆包蘸白糖,超级好吃,软糯香甜,透着紫苏味儿,喝碗白菜豆腐汤,美哉!
004
以前吃豆包,是因为好吃又便宜;
现在吃豆包,是因为想让这门传统继续做下去。
现在的好多人都不记得豆包该如何做了,吃起来更像吃个新鲜。
好东西应该代代相传下去,就像妈妈做的时候和我们讲的故事一样,我们也能继续传递下去。
一年又一年,豆包香又甜。
我是柚子,一个爱吃(⑉°з°)-又爱写作的小吃货✧٩(ˊωˋ*)و✧。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