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遇生活美学
《转行》这本书是一本职业访谈录,作者伊瓦拉跟踪了 39 人,这批人的年龄介于 32 岁到 51 岁之间,平均年龄 41 岁,65% 的参与者为男性,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与管理人员。作者伊瓦拉博士通过对来自各行各业的39位成功转行者进行的深度访谈和调查,提炼出一系列职业转型的普适策略,颠覆了传统职业规划的认知,向人们揭示了成功转变职业生涯的新方法。
职业选择的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的顶层:最常见的职业选择思路。
比如:我在什么机构,做什么工作,要不要继续做某个具体的岗位等。
金字塔的第二层:不太会被具体的岗位、工作所局限。
比如:思考的是我的能力是什么?我喜欢什么样的工作状态?我觉得工作能够给我的价值是什么?
金字塔的底层:职业选择的最基础标准,对职业抉择影响最大。
在这个层面思考的是人生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什么?
在选择一份职业时,可以用这个金字塔结构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视角,来帮自己进行职业定位。
转行的时机
当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底层价值观时,就是最佳职业转型时机。
比如:当你发现了自己有热情很想投入一件事情的时候,或者你想做的事情和能做的事情却无法调和的时候,你就不要再担心和犹豫了,你的最佳转型时机到了。
如何才能成功顺利地转行
列出“可能的自我”
在重新职业选择的时候,你需要放弃寻找那所谓的“真实的自我”,而应该努力去发现“可能的自我”。
* 转行误区:转行前要先去寻找“真实的自我”,只有找到自己的热爱,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 可能的自我: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黑兹尔·马库斯提出,认为每个人都是“可能的自我”,我们不是一个自我,而是由许多个自我构成的整体,自我是塑造出来的,而“真实的自我”可能并不存在。
* 现实可能性列表:把可能成为的自我列出来,比如心中所有觉得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可能想要成为的人,而不是去挖掘自己能够做什么,或者唯一热爱的是什么。
不断试错
找到一个新的职业和新的行业,其实有各种不确定的因素,要做的不是一开始就全力以赴,不是下个大决定然后一次改变所有的事情,而首先要做的是试错。
* 转行误区:选择了想要尝试的方向,然后全力以赴、一步到位。
* 如何试错:小范围的低成本的去尝试不同的工作,这里并不是说要不停地去换工作,而是说在保留现在工作的前提下,去开发一些副业。比如:兼职、外包或去感兴趣的领域接受培训等
试错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一个去尝试,找到“可能的自我”的过程。正因为我们的精力有限,进行跨行尝试的成本高,因此,小范围低成本的试错就为我们探寻和验证可能的自我创造了机会。(可参考《反脆弱》和《麦肯锡方法》这两本书,都涉及到这个方法。)
发展新的人脉
在转行过程中,想要让自己更坚定的走下去,获得心理支持,就要找到自己的导师,和跳出过去的人脉圈子去建立新的社交网络,这样才能够一方面获得技术上的支持,一方面获得精神和感情上的支持,让自己最终能够坚持走下去。
寻找一个导师
导师可以降低你加入一个新行业的成本,帮助你熟悉环境和行业规则,也会鼓励你完成心理方面的转变。
建立新的社交网络
过去的人脉关系会阻碍你的转行,因为他们是以过去对你的认知来评价你。
新领域的人脉,会给你提供各种各样新的机会和情感支持,帮助你融入。
转行的本质
转行的本质
转行并非换个工作那么简单,本质上是一个自我身份转变和认同的过程,是一个职业身份重新塑造重新阐释的过程。
职业身份重塑,意味着你要把 “你过去是什么人”和“你将成为什么人”联系起来。
重构自我转变的故事
在这种身份大幅变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为自己的转变赋予意义,讲述一个把过去自己和未来自己联系在一起的故事,从而让自己和被人都理解和支持自己,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真正转行成功。
探索转行意义的3个方法
* 在生活中不断利用各种事件进行反思。
* 以退为进
* 利用生活的感悟去审视自己
转行三大误区
了解自己,老朋友参谋,一步到位
了解自己是传统职业规划的第一步,我们会做性格,能力,价值观之类的测试,发觉”真实的自我“,根据这个自我去做职业规划,然后照此执行就行。此法有些简单粗暴,忽视了个人现在和未来所希望,所恐惧对自身的影响,扼杀了个人的更多的可能性。了解自己还容易带入的一个误区,就是一直在反省与规划,却缺乏具体的行动。我就曾做过好几周的职业规划,但是发现一直在规划,反省,却迟迟没有行动。我认为了解过去的自我也是需要的,但要更侧重于现在与未来,不能因为过去而束手束脚。
老朋友参谋似乎是个好主意,因为老朋友是最了解你的人,但他们属于你的旧圈子,特别是同个行业的,就很难支持你转行的决定,你真正需要的是曾有过相同经历并 了解自己方向的指引者,所以要扩大你的圈子。
别贪心一步到位,大多数职业生涯的转变都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这个轨迹很少成为一条直线。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 Hazel Markus 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可能的自我们」(Possible Selves)。你是由许多个自我组成,这些自我部分不仅仅像传统观念认为的一样,由你的过去决定,它很大程度上也会取决于你目前的环境以及你对未来的希望和恐惧。
「真实的自我」植根于过去;而「可能的自我」则立足于现在与未来。一部分「可能的自我」通过你当前所做的事情和我们现在所在的公司确定;另一些「可能的自我」却仍然是模糊不清,只存在于你的个人梦想之中。所以,转行就是在探索你可能的自我的过程。你很难预知它能否实现,你只能在做中去探索去实现。
书中讲到了一个叫露西的女士的转行经历。46岁的她原本是一位信息技术专家,后来转行从事了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工作。她转行的过程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进行 的。首先,她跟她的行业教练相识,将他作为模仿的榜样,并在教练的引领下进入了组织发展行业人脉圈。接着,教练开始让她帮忙做一些事情,因此她结识了圈子里更多的人。这些经历,让她对各个行业有了更好的认知,并让她发现了喜欢跟他人打交道的特点。于是,她报读了硕士,并抓住一切机会参加组织发展行业的会议活动,从而迅速扩大人际圈,最终成功转行。
转行的3大步骤
创造实验机会,建立新人脉,为转变做出解释
创造实验机会的主要做法是列出可能性清单,立即行动,评估和反馈。这个步骤符合刻意练习的原则,能找到新领域的导师给予指导和反馈是最佳的,再不济也可以自我评估。
建立新人脉对于转行的人是必须的,转行是件挺难的事情,你需要新领域导师和朋友的鼓励与指导,也需要新人脉推荐岗位。
为转变做出解释,是基于自己的经历,想一个转行的好故事,除了说服你自己,更可以说服质疑你转行的人,以争取他人更多的支持。
转行九条建议——“非传统策略”
1、先行动,再回顾。 如果你只是通过内省,是发现不了真正的自己的。找到新的方向,那么让自己有更多可能的自我做一个探索,我觉得这是第一条建议很到位,那么跟传统相对传统是先思考,在行动,那本书的建议就是先行动再回顾,那么与此同时徒步思考;
2、别拿自己太当真。无所谓真实的自我,只有无数可能的自我,把重点放在尝试这些不同的选项中,并找到一个合适的长期发展下去;
3、和矛盾共处。每个人都会面临一个过渡期,在坚持和放弃中转换。与矛盾共处比下一个不成熟的决定要强。给自己一个过渡期,在坚持和放弃当中前进,那么与矛盾共处这种状态比下一个不成熟的决定要好很多。不成熟的决定就是想一下,马上说我明天立马换要辞职,不要这样。你要跟矛盾相处一段时间,让自己有选择的机会。能与着矛盾同行的人是最优秀的人;
4、积少成多,不要一次到位。要抵制住“下一个重大的决定,一次改变所有的事情”的诱惑。运用小步快跑的策略,让每一个小小的胜利积累起来,引领你实现更大的变化,那些定义你工作和生活基本假设的大变化。接受曲线救国的方式。大家注意到我刚才举的例子都是逐步转型,而不是一下到位的。因为一下到位,可能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很多人在辞职之后,长期找不到工作,会非常懊悔。“早知道这样不辞职了”,而在这他们经常加班,没有时间找工作,这就是一个,所谓想一步到位,最后反而无法到位的反面,典型案例应该在我们身边的并不少见;
5、实验新角色。挖掘一些能帮你感受新的工作内容和方式的项目。把它们当作业余活动或平行的工作,认真实验而不必承诺什么。无论是兼职还是外包的方式,让自己尝试一下新的角色是否能够适应。无论刚才我讲到了面包烘培的例子,还是健身教练的例子,他们都是先做的兼职工作。还有一个朋友,我有些朋友是真的是转行做画家,那画画好的可以收钱养活自己,那在此之前,他这样还是做兼职或者外包,来慢慢积累自己的这种经验和成就感,从小入手不是一个坏事;
6、找到你想成为的那种人。别太计较你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找到你想成为的那种人或者能够为你转换提供帮助的人,不要指望现有社交圈里就有这样的人。如果我在销售转行人力资源的时候,找那些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的前辈,这是可能会有问题。他们会说什么呢?他们会说大志人力资源这个需要专业出身,需要很多经验,所以你已经做了8年销售,不能转;讲课时,我作了一个调研,学人力资源出身之后,做人力资源的应该不到10%。这就是老前辈意见的不可取之处。
那我应该问谁呢?找到你想成为的那种人。如果是我,想从销售、营销转型到人力资源,我应该找一个之前是做营销,后来做人力资源比较成功的人,让他指导我。因为这样的人他是知道问题在哪里,他会帮助我度过我可能遇到或者将要遇到的各种沟沟坎坎。在去年的时候,我要转型做健身教练也是这样的,如果我去找一个在健身房的健身教练,那他必然会跟我说,但是你就不行,首先是年纪比较大,而且你也不够专业,我们都是体大毕业的,你这么大的转型肯定不行。
所以,我应该找那些之前是咨询顾问或者是白领,之后转型成为健身教练,现在我基本上也转型成功——主要是针对中年人的街头健身,这方面仍然是一个细分的市场。无论怎样转型,关键在于我们在某阶段想呈现成什么样?想发挥每部分的特长,以及自己内心真正向往的事和愿意;
7、不要坐等灾难来临。时刻准备着,不要停止成长。不要等到问题出现的时候你才开始做准备,因为那时候往往已经晚了,在十年之前是没有产品经理这样一个职位的,但是现在每个人都恨不得说我就是经理,还有另一个职位叫做寻呼台服务生,就是把你打电话给寻呼台说的话转成文字发到接受方BP机上,现在都没有BP机了,所以寻呼台服务生呢也就基本失业,这就是不要等到灾难来临的时候再做准备,因为那时候已经完全完了。
而且你要清楚,转行是要经历一个阶段,有句话叫做转行穷三年,多多少少有道理,因为你就一个新的领域技能不熟悉的时候,首先是从低到高爬行的过程,那我从。营销转到人力资源,就损失了1/3的薪水,那在这个国度提你应该怎么办?如果等问题来的时候再动手已经晚了,那么提前3到5年做转型的准备是一个比较好的策略;
8、退一步,但不要太久。 就是你在前行受阻无法深入思考的时候,那就花点时间抽离目前的状态,想想你为何改变,如何改变。哪怕你离开熟悉的环境,做一个一日游,远离你熟悉的人和熟悉的地方,这也是好的,简单做一个抽离。但时间不能太久,否则正常的状态就不会找回来,只有通过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和积极的投入,才能让我们发现自己。你可以适当抽离,但是不能太远,也不能时间太久。
9、抓住机会。改变瞬间发生,而后又是新的开始。这对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叫做机会,只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那重点不在于机会,而是在于那个有准备三个字,你准备好了机会来的时候,你才能抓住,否则就没戏,那么在我这一生当中,曾经亲眼见过这样一件事情,我们以前给客户讲方案,经常是有经验的总监讲,突然有一天总监发生问题讲标那天出事没去,那么在他下面的一个经理,之前已经准备了很久,但每次都没让这个经理来讲标,那这次总监没有出现,经理挺身而出把标讲了,而且把项目拿下来。从此之后,经理的位置就在别人的眼中,大有不同,而且很快就得到了升职,这就是抓住机会早有准备的一个现实例子。如果你留心,你不难发现我们身边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书中金句
“自我创造是一段终身旅程。” 我们总要不断试错,熟悉不确定感,保持质疑,才能获得最大的职业安全感,或者说人生安全感。
别太计较你想做什么工作,而是去找到你想成为的那种人和能为你的转换提供帮助的人。
到底什么样的人脉有助于职业转型? 格兰诺维特认为,既不在于这些人和我们关系的亲密度,也不在于他们的权力和地位,而是在于一种可能性,即:别人认识我们所不认识的人,因此他们能够给我们提供不同的信息。
熟人、邻居或那些在同一领域工作的同事,很少能告诉我们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因为他们和我们所得到的信息来源是相同的。
“真实的自我”根植于过去,而“可能的自我”则立足于现在和未来。
当你想要重塑自己新的职业身份的时候,最了解你的人反而最可能阻碍你,而不是帮助你。
塑造“职业身份”是一种实践,是一个对你“可能的自我”进行测试、检验和了解的过程。
离开那些以前熟知我们的人,我们会变得更有可塑性。
任何行业的学习都是一种社交过程:我们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群体中进行实践,同时在这个群体和成员中塑造新的身份。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曾经有过相同经历并了解自己方向的指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