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原文图片)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411/22/40694459_644783833.shtml
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可是现如今,就算你少壮再努力,老大了也会徒伤悲。
我和很多人一样,励志勤奋学习,给自己制定了年度小目标,一年要阅读至少50本书。
于是,计划每周开始阅读一本书,以一本书200页算,一周7天,每天要求自己至少阅读20页。那怕自己很累了,至少也要翻开书看一看。
听起来,感觉确实不错,是个上进的好孩子,可是你要问我读过哪些书,都讲了些什么?我很多都答不上来。
现在看来,我的学习虽然不能说没用,但是效率极其低下。这让我感觉很痛心,宝宝心里苦!
最近,订阅了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让我明白了什么叫认知效率,如何高效的快速学习?
以下是我的理解、认识和摘录的几个高效学习关键点,希望能可以和你一起,脱离低效的勤奋学习。
读书越多越好吗?
在知识匮乏的年代、非终身学习年代,学肯定比不写好。但是,在今天知识爆炸、终身学习时代,要比的不是学不学,而是认知效率。
同样的认识资源投入,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回报,这就是认知效率的不同。低水平的人,做的是低水平的勤奋。牛人之所以是牛人,是因为他们在最精华的资源上,以高很多倍的认知资源来学习。
如何提升认知效率?
我们在学习那些能超越具体问题,揭示事物背后的规律和实质的知识,让我们学习到的知识面能够扩大,从而在根本上提升我们认知事物规律的能力。这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
而对于,如何实践,那就需求我们要极其功利的学习。
一个新知什么时候最有效率?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的最近发展区。
简单的说—— 是那些“学了就能用,能解决问题,难度适中”的内容。选择学习一门功课之前,不妨也问问自己:“能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创造机会实践?选择什么资料是合适的?”
在选择学习领域的时候,目的性、功利性再强调也不为过。
要极其功利的配置资源: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给阅读做了几个分类:娱乐性、知识性、心智性。
如果比作爬山——
娱乐性的是下坡,越走越舒服;
知识性的是平坡,能开动,但是略微费力;
心智提升类的是爬坡,看起来会很累,但是真的会提升脑力和理解力,理解新观点的速度会加快——也就是我们说的,学习力增强了。
学习,需要根据认知目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分配不同的资源。
另外,好的书籍是三者兼备的,不同的时间,能读出不同的功效来。比如说彼得·德鲁克的《旁观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比如《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穷爸爸富爸爸》,比如文学中的《西游记》《红楼梦》。
找到是知识的源头:
此外,知识的源头,就像河流的源头一样,知识源头是知识发源的地方,是知识刚刚被创造出来的地方。 这里的知识浓度和质量极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
在获取知识的时候,尽可能向知识源头靠近,越靠近,获得的知识越高质量,由此就会带来,更高的认知效率。
要学会,询问和查找重要结论的原始出处。
获取知识之后,又该如何高效吸收?
首先介绍到“学习金字塔”,学习金字塔展示了7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以及他们和记忆率的关系。从上到下分别是听、读、听加读、看别人示范、参与讨论、自己实践以及教会别人。
越是多感官参与的、越是自己深度沉浸其中的,记忆效率也越高。 学习效率在50%以上的,都是团体的、主动的学习。
还有一种方式能提高你的认知效率——费曼技巧。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教别人自己来学,而且用最简单、最简洁的方式。
简单是因为你找到了核心概念,简洁是因为你沿着底层逻辑来推论。至于讲得形不形象——就靠生活体验和口才了。(也是金字塔中的第7层,教会别人)
一个知识,底怎么才算学会了?到底如何检验?关键看你输出了什么?
真理: 输出倒逼输入
输出倒逼输入,想明白输出什么,再回来求知—— 极其功利,极其功利地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