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源自于我们自身的不完整性,这表明我们仍在发展和成长中。让生命走向完整,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一个崇高的目标。
然而,有多少人真正了解生命和生命的意义呢?最近,在陪伴儿子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这使我对如何教育孩子产生了深思。有人说,打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会好;也有人认为,孩子需要正面管教和引导;还有人认为,管教孩子既要有爱,也要有威严。那么,什么是好的教育方式呢?我开始探索这个话题。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你的所有经历都将被赋予意义。也许正是这种意义,让我开始了解生命和学习教育的重要性。我想从两个方面分享我的学习心得:
一方面,我所理解的生命是什么?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我们的成长过程。人类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平均需要三四十年,而大部分动物的成长周期都在一年左右,例如狗狗,童年很快就结束了。即使是大型动物,如大象,童年到成年也只需几年的时间。然而,人类的身体成长至少需要18年,仅仅是身体的完善。而作为人类成熟的过程,也就是达到心理和精神完全成熟,至少要到40岁(这也取决于人类的生长环境和不同的人生经历)。之后,有些人可能会停止成长,而有些人则可能继续学习、成长和创新。例如,“摩西奶奶”在76岁开始学画,80岁举办个人展览;王德顺在79岁走上舞台;褚时健在74岁开始种植橙子。即使我们今年已经40岁,但生命至少还有40年可以重新开始。因此,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类的创造性。
我们创造了衣服帽子、一切生活用品、宇宙飞船、电脑、飞机、潜水艇等,这些都是外在的创造。然而,生命最高的价值并不是创造外部世界,而是内在的创造。我们的内在创造从婴儿时期开始,那一刻就是生命创造自己的起点,也是人类成长的开始。我们的成长越完整,生命就越丰富、越成熟、越能自我管理。让我们更加重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身体健康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学习是终身的。我们应该将学习看作是一种习惯和态度,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或一个学位。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总之,了解生命和教育的重要性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通过深入了解生命的意义和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让我们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不忘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生命的完整性来自于爱、智慧、服务他人的意愿以及觉察力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不断警觉和无限发展,我们才能走向真正的生命。何为生命的完整?在生长的地球上,每一件事物都具有其特性。若一把椅子缺了一条腿,它便不再是完整的;同样,我们的身体若是出现损伤,也需要修复。心脏坏了需要移植,无腿需要假肢,身体的不完整对我们的影响巨大。除了身体的完整,还有认知、情绪、感觉、心理、精神、自我等层面的完整,这些是我们生命的财富,不能被忽视。我们需要促进这些方面的全面发展,因为生命的完整意味着各方面都不应缺失或受损。
如何促进生命的完整成长?完整的成长意味着我们作为生命的主人,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能够觉察自己的感受,并做自己心理和精神的主人。例如,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人的情绪表现得十分幼稚。尽管他们的身体已经成熟,但情绪却仍然停留在孩童阶段,无法自我控制和管理。这种情况在相互扇耳光、吵架和对孩子吼叫等行为中可见一斑。这表明生命不仅仅是身体部分的成长,还包括情绪、认知等层面的发展。因此,大部分人开始有意识地学习情绪管理、提升认知、语言表达、觉察和冥想等,这些都是生命完整成长的重要过程。
根据阿德勒在《幸福的勇气》中的观点,教育的本质在于帮助而非干涉。作为家长,我们的责任是帮助孩子全面成长,让生命的每个部分都活力焕发。孩子从出生开始,每个阶段的敏感期都是对生命的探索。不了解这一点,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生命,不了解这一点,谈教育便无从谈起。
例如,孩子在0-2岁口的敏感期,会用口来感知事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多个敏感期。
在两岁半至三岁期间,他们开始学会用手去感知和探索周围的环境,并用手去抓取物品。在这个阶段,他们也可能会表现出咬人、打人等行为,以及强烈的自我意识萌芽,这是自我意识敏感期的表现。
在三岁至四岁期间,儿童开始对色彩、语言和逻辑思维产生敏感度,他们不断感知和认识色彩,重复和模仿语言,并经常追问“为什么”。
在四岁至五岁期间,儿童开始关注人际关系,表达感情,并确认别人对自己的爱有多深。
在五岁至六岁期间,儿童开始建立社会兴趣,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建立规则,并形成合作意识。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成人的误解和干涉常常会破坏儿童的敏感期。例如,一个小朋友在口欲敏感期时,由于父母不了解生命发展过程,没有及时关注,误食硬物导致卡住喉咙,从而对用嘴探索产生了恐惧。
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我阅读了多本育儿书籍,如《正面管教》、《同理心的力量》、《捕捉儿童的敏感期》、《爱与自由》、《重塑心灵》、《完整的成长》、《为孩子立界限》、《家庭的觉醒》、《父母的语言》、《拥抱哭泣的儿童》、《勇于管教》、《家有多动症儿童》、《按照天性培养孩子》和《儿童自然法则》等。这些书籍让我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只要父母稍作调整输出端,就能发现输入端会有很大的改变。
教育孩子是一项长久且漫长的工作,对于每位父母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无论是自闭症儿童还是多动症儿童,都是在生命的探索阶段没有发展完整,而不是孩子的问题。就像许多孩子一样,多动症患者难以集中注意力或控制他们的冲动。成年人和孩子一样,经常说“知道了很多的道理,可就是做不到”,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在某一方面不擅长,或者没有得到适当的培养与锻炼。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在某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器官会有所不同。比如,有些人的耳朵在收集和理解信息中起着关键作用;有些人的运动细胞和味蕾或鼻子更为发达;肌肉系统更发达的孩子往往活跃好动。其实,多动并不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是一种恶习。每个人都依靠自己较为敏感的器官来认知这个世界,并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基础。
因此,如果我们想真正了解一个人,特别是他们的行为和反应动机,我们应该尝试去了解他们的感觉器官和运动系统等是如何与他们接触并引导他们童年的世界观形成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帮助每一个孩子克服他们的困难和挑战,让他们拥有一个更加幸福和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