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儿子放学回家,闲聊中告诉我,他和小糖、小糖爸爸一起坐公交回来的,我挺奇怪,小糖一家都是车接车送,我问了几句,儿子也是茫茫然,本是闲聊,也就忘到脑后了。吃完晚饭,小糖妈妈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放学的时候,小糖爸由于好久没有坐公交车了,捣鼓了半天手机也没捣鼓出来支付车钱,是儿子随手给他们刷了车卡,小糖妈妈大大地夸赞了儿子,非要我收下车费。放下手机,我忙问儿子,你帮叔叔付了车费了吗?儿子头也不抬,轻轻地“嗯“了一声,我调侃道,做了好事还没留名,也没有告诉妈妈。儿子没当回事说,不就两块车费吗,举手之劳的事。
今天正好看到朋友圈里发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两个孩子以及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一个是所谓学霸,在父母的高压监督下,逐渐失去了生活和交往的能力。一个是活泼大方,在父母的关爱下,越来越独立,自主,社交能力也很强。为什么最后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二个孩子的父母不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而是更关心孩子在学校里,是否开心顺利。孩子的妈妈面对老师的疑问时,这样回答:‘不关心成绩那是假的,但比起成绩,我和他爸爸更关心孩子在学校过的开不开心,能不能更好地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比起成绩,好性格会受益终生。而且,只要她和周围的环境处好了,给自己创造良好的氛围,成绩也不会差。“
孩子在面对少数人的说坏话时,能坦然处之,也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妈妈语录一:人有时为了合群和自保,就是会做出违背良心的事。语录二:确认自己是不是因为做错事而挨骂,如果不是,那么你就是被嫉妒了,什么样的人会被嫉妒,一定是比别人强,比别人优秀的人才遭嫉妒。孩子在面对老师的疑问时,说道:‘做人呢,是要有好人缘,但也得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欢我,我又不是人民币。“
最后,文章总结说,我们这一生本就活在一段又一段的关系里,而终我们一生,就是要处理好自己与世界、别人与自己的关系。
一直以来,儿子虽然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在自己的学业上有主动性,但是在处理和同学的关系里,他的人缘一直很不错。其实在很多事情上,他很大度,有胸怀。
看了文章后,觉得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到底该关注什么?该怎么关注?是需要父母的格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