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一书中提到了一只小白鼠的某个区域被电击之后产生快感的实验,科学家们放置一根杠杆,当杠杆被压的时候,小白鼠的快感中心就受到电击,令人惊讶的是,小白鼠会不断的按压杠杆,寻求电击的快感,直到死亡。
上面的例子和我们人类世界并没有多少不同。我们也会通过某种重复的行为去不断获得快感,甚至不顾对自身的伤害。身体的本能想要获得快乐和满足。人类与其它动物不同的地方在于人类拥有理智中心,可以主动的去抑制这种本能。
然后现实生活中,我们真的能控制自己的理性吗?当你每隔几分钟刷一次手机的时候,当你过去根深蒂固的习惯被唤醒的时候,当你追着自己心爱的小说和电视剧的时候,当你隔着屏幕看着自己的偶像的时候,那种内心仿佛燃烧的感觉让你激动不已,你的某个区域渴望着受到刺激,你的理性系统可能被极大的削弱了。当一个赌徒赌到急了眼的时候,他已经和那只自我毁灭的小白鼠差不多了。理性完全被蒙蔽,那么只剩下生物本能和兽性了,这样是最容易疯狂和冲动的。当欲望变成了瘾,我们就开始自我毁灭。我们往往就是这样毁了自己的一手好牌。
理性的作用就是选择和决策。认真的思考哪些是正确的有益的,哪些是错误的,通过反思来决定是否要做,同时时刻监控自己的行动是否遵循了自己的理性的选择。从思想上得到正确的指导原则,然后让行动落实和遵循,不要违背它。
众生是鱼,在同一片大海里面,无数的诱惑就像一张张的网,不仅想网住我们的注意力,还想网住我们的金钱。理性就像一个雷达探测器,能够避开一张张网。一个个看起来美味的诱饵可能是毒药。我们很容易理解时代的焦虑。当我们听说某个人30岁之前就达到了人生巅峰、实现了人生目标,我们内心会有紧迫感。当网上到处都充斥着一夜暴富、月入十万、随便创业成功的案例的时候,我们的理性能识别出来这些陷阱吗?它们会大大增加年轻人的焦虑,让年轻人都求快。
这些毒鸡汤否定和曲解了“累积”的含义。某些个案的成功不代表大多数的案例,它们不具有普遍性。大多数人的成长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累积。“慢即是快”。多少人因为想追求快而走了弯路和斜路。对于真正成长的人来说,每天定的目标不是要足够大,而是要足够小。那些每天定很大目标的人其实内心真正追求的是快而不是成长。人们希望很快就看到成效,但是往往因为失望而放弃。我们古代的成语“揠苗助长“说的就是这样道理。
曾经我为了练字,买了一本字帖,一天练习几页,每过几天就不了了之了。当我懂得了”慢即是快“的道理的时候,每天只练习5个子,就这样一直成功的坚持到了现在,与之前的心急和烦躁不同,我真正热爱上了练字,并且每天期待着它。
回到上面的点,那只小白鼠因为没有理智中心,是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对它们来说,激素和本能就是它们的命运。而对于人类来说,改变习惯和命运是可能的。
一个人如果不分析不面对自己的性格,不去识别里面的习性,并且尝试改变它们,那么这些性格就是他们的命运。我们大多数时候都被自己的习惯所掌控着,在我们没有自主理性思考的时候,决定我们行动的就是我们的习惯。所以必须逆自己的“习性”,改掉不好的性格,也就改掉了不好的命运。原因都改变了,那么结果肯定改变了。随顺习惯和习性的人就是随顺命运的人。
不管恶习是怎么养成的,你必须原原本本的找回属于自己的力量去更正它,不管花费多大的心力。因为你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你能改变它。只需要你每天的监督就行。当这个恶习再次浮现就在内心换一种更好的选择。你是可以选择的,永远可以重新选择。不断的对恶习做出新的选择,这个选择最终会成为你新的习惯。是的,永远选择自己想要的,做自己想要的,那么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恶习其实是对自己人生产生负面影响的,它只是身体想要,并不是你想要的。你想要的肯定是真正对你的人生和命运有积极影响的。身体和内心想要满足的欲望如果不有益于整个人生,那么它肯定不是你想要的。多小的事都要做好。
富兰克林用了大半生去培养自己的十三个习惯,克服了自己过去多年的性格,最终成为了战胜自己的人。
每改掉一个习惯就改变了一次命运。所以不仅知识改变命运,改习性也改变命运。这个改命的过程需要理性的监督。
我曾经也经历过理性失控,恶习横行的阶段,那时候几乎失去控制。后来当我明白了累积的力量,并且使用记录的方式去监控自己的生活的时候,掌控和理性就回来了。我意识到从细微处开始,每天都监控自己最细微的行为,做好那些很小很小的事情,这才是生命的改变之道。这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真正含义。成长的快乐在于知道自己真的在成长。做好了每件小事,也就过好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