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系列由我爱刨根问底原创,今天是第三十六天分享。
看到别人获得显著成绩,通常我们发出这样一生感叹,“这个人真幸运呀!”看到别人突然跃居高位,我们心里酸溜溜发声,“我真是羡慕他呀!”
诚然,“获得显著成绩”、“突然跃居高位”都是每个人的心里的如意算盘。这样的结果,我们都称之为幸运。可是,幸运的背后是什么呢?是否是不同程度、不同层面的努力?是否是一遍又一遍不同纬度的测试呢?一遍又一遍的实验,确定了哪些方面没有成果。一遍又一遍的结果,加深了出现结果可能的方向。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维度的进深,成绩出现——显著成绩出世、跃居高位出笼。
实际上,所有的幸运,都是通过实力将心中的如意算盘变成手中珍馐佳肴。
秦国的崛起,表面看就是幸运的结果。而实际则是六代秦王一次一次努力继续的结果。我们往下看:
一:秦孝公舍弃土地揽贤才,立定商鞅推变法
1.秦孝公上台,舍弃实在的土地(割让到手的河西之地给魏国)与少梁之战战胜的结果(放公叔痤回魏国),求得秦魏两国一定期间表面上虚幻的东西——和平。
在一般人看来:到手的东西最实在,并且不会欺骗人。空中的东西变幻莫测,不可以相信。相信,这是大多数人选择的结果,并为此深信不疑。
可事实真相是什么?——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咱们往下分析:
和平:简易说就是平平安安的意思。和平是最简单的东西。人际之间和谐相处,国家之间和睦相处。可是,能达到吗?往往越简单的东西,越难以实现。怎么样才算和平?怎么才能拥有和平?这,绝对不是一件简单事的事。
没有强大的军队、武器,就可能被别国打败;没有强烈的民意,国家的根本不稳;没有极好的经济基础,人们会有抱怨;没有开明的政府,百姓苦不堪言。
哪来的和平呢?这么看来,和平的到达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需要强大的后援才可以达到,他需要有所取舍才能达到,他需要条件交易才能达到。
而秦孝公舍弃土地揽贤才,立定商鞅推变法:就是有所取舍、有所交易,达成和平的结果。同理,换来和平的局面,达到变法强国的结果,形成良好循环,进而进取又有能力保证和平。
这是个虚虚实实的循环,这是个虚虚实实的进阶。没有虚实之间的取舍,秦国的国力就不会提升,秦国的愿望就不可能实现。只有相当程度的诱饵抛出,才有可能实现想要的结果。
幸运的是,通过抉择,秦孝公实现了心目中的白莲花,把他慢慢变成事实上的美味珍馐。
2.秦孝公处理太子事件,也是有所取舍的结果。
自古以来,帝王家首先是帝王、国家,其次才是家庭的观念。当国、家两者的利益出现巨大冲突时,为了自己位置安稳、国家安定,自己小家就会是牺牲品。
当太子嬴驷的所作所为违反商鞅变法时,为了秦国能顺利推进各项变法内容,将太子贬为士人,独自到陇西锤炼。
舍弃孩子,保证国家实力提升。孩子是现成的,国力提升是未知数。也是秦孝公在某种意义上的避实就虚。
这一步,却为秦国第二部变法扫清来自储君的阻力。变法终于可以气贯长虹、增加国力。
幸运的是,在秦孝公又一次选择下,商鞅变法蓬勃进行。
二:商鞅的取舍
上面讲的是秦孝公两次重要阶段的取舍,无疑都增进秦国的国力。作为变法的操纵者,商鞅也进行诸多次取舍、变革。
秦孝公去世后,商鞅作为顾命大臣、又有商於之地作为封地。商鞅本可以进行运作、自己做秦王,但商鞅为了秦国稳定,将秦国大政归还嬴驷,自己为了秦国,选择以身祭法、以身殉国。
在这里,商鞅舍弃现实的生命,来成全秦国的安稳、以后国力的提升。生命的陨落是真是的,但以后国家是否稳定,世族能否有利控制,却是个未知数。
商鞅也选择避实就虚,相信嬴驷,选择自己的结局。
正是因为商鞅祭法这步棋,嬴驷利用世族了解商鞅,又大大提升商君法令,依法从根本彻底了断世族。从此,贤君名臣秦国又在另一个循环中国力继续提升。
三:总结
正是一代又一代六世国君的艰难取舍,正是一代又一代国君的努力进取,秦国的白莲花一点一点盛开,从霸天下到王天下。历经六代,把心中的如意算盘(称霸天下——统一天下)通过一层一层实力接棒,变成手中大秦国的美味珍馐(皇皇伟业)。
秦国真是幸运,秦国真是有实力,秦国真是偶然。
什么是幸运呢?幸运就是一步一步实力的堆积。幸运,就是通过实力将心中的如意算盘变成手中珍馐佳肴。
预知后面如何,请看明天《大秦帝国》读书笔记三十六。
作者:王跃英,爱思考,爱行动! 笑一笑,走一生!
备注:本作者所有文章禁止转载、禁止搬运,如需转载,请在评论区联系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