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玉台体
(唐)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作者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天水略阳(今陕西略阳)人,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著有《权公文集》。
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文集五十卷,今编诗十卷。
诗解
⑴玉台体:南朝徐陵编诗选《玉台新咏》,多为艳诗或言情诗,以此得名。
⑵裙带解:古代女子裙举忽然松开为喜兆。
⑶蟢(xǐ)子:小蜘蛛脚长者,俗称蟢子。
⑷铅华:指脂粉。
⑸藁砧(ɡǎo zhēn):丈夫的隐语。
译文
昨晚我裙带忽然松弛解开,
早晨又看见蟢子双双飞来。
要赶紧描眉擦粉梳妆打扮,
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来?
诗韵
南朝徐陵编诗选《玉台新咏》,多为艳诗或言情诗,“玉台体”以此得名。多指言情纤艳之作。
权德舆此诗标明“玉台体”,也是此类诗作。其创作讲究意境的营造,追求的是恬淡自然的诗风;承袭了盛唐风骨,摹拟齐梁诗风,既标名玉台体,定是艳情诗,妇人一心等着丈夫归来,心喜而情急。
但他写得感情真挚,朴素含蓄,可谓俗不伤雅,乐而不淫,似乎在已被前人否定并逐渐扫清了的齐梁浮艳诗歌中,寻找诗歌创新的途径。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两种喜兆接连出现。“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前句写这位女子昨夜裙带自解,后句写今天早上这女子又看见长脚的蜘蛛飞来了。
裙带自解是夫归之兆,蟢子飞也是喜兆,于是这女人满心欢喜,认为丈夫真的要回来了。诗人通过对两种喜兆的描写,把小女子那种急切、思念、惊喜的复杂心理展现得极为生动、传神,让人玩味。
诗的后两句写女子对喜兆的反应。“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铅华,脂粉。莫是,莫不是。赶紧涂脂抹粉打扮一下吧,恐怕丈夫真的要回来了。这女子见喜兆后的激动心态,在诗人的笔下表现得多么细致入微。
然而这女子的丈夫回来没有?喜兆有没有应验?这位女子最终是欢喜还是失望?诗中并没有交代。诗人只是抓住了这女子思夫的一瞬间进行渲染,把这女子的思夫之情含蓄地表达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这首诗,文字质朴无华,但感情却表现得细致入微,写得含蓄而耐人寻味,使一个“女为悦己者容”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通篇描摹心理,用语切合主人公的身分、情态,仿旧体而又别开生面。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