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华杉讲透】:“子路是义士,他的志向是,把他的车马和皮衣,和朋友共享,哪怕用坏了,也没有遗憾。子路轻财好义,能和朋友有通财之义,我的钱就是你的钱,大家一起花;你的钱还是你的钱,不用担心我占了你便宜。”
今天这句话让我学到了:新的与朋友相处的方式,要向子路学习。这里的重点在于心甘情愿地与朋友共享,同时不占对方便宜。
还需要定义的是,什么是「朋友」?
《华杉讲透论语》:“孔子论益友、损友。“益友”有三种,「友直」是正直而能向我直言的朋友。朱熹说:友直,则闻其过。有能直言的朋友,我才能知道有什么过错,才有改正的机会。否则,自己错了都不知道。『友谅』,「谅」是诚实守信,实在。和诚实的朋友在一起,自己也日进于诚,相互都不玩虚的。『友多闻』,是交有见识的朋友,可以广博我的见识,而日进于明。
“三种损友呢,一是「便辟」,指『威仪习熟』,修饰外貌的人,就是我们现在俗话说的,一个字:装!装模作样、装腔作势的人;二是「善柔」,善于谄媚奉承的人;三是『便佞』,巧言佞舌、夸夸其谈、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张居正说,与便辟为友,听不到自己的过失,越来越轻浮放荡;与善柔为友,得不到进步交益,越来越卑污下流;与便佞为友,听不到真知灼见,越来越孤陋寡闻。”
“一般说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人就交什么朋友。直的人受不了别人跟他绕弯子,实在人受不了被人跟他玩虚的,有件事的人不愿意跟没见识的人说话,他们自然在一起,如琢如磨,如切如磋,相互促进。”
“装腔作势、夸夸其谈的人呢,就一定要与损友一起,争奇斗艳,相互夸耀。反正都是脑子空空,腹内草包,相互练练,看谁晓得的‘新思维’多,绝不能有一件事是我不知道的、评论不了的,满嘴吐新词儿,也来劲得很!这种情况啊,很多!我们自己,不小心就加入进去了,比如每天讨论互联网思维啦、TPP啦、人民币加入SDR啦、供给侧改革啦,人人都争先恐后发表意见,其实各个都没搞清楚基本概念。”
“所以,要交益友,不要交损友。首先要求自己做一个别人的益友,不要做损友。对自己的谈话质量要求要高,没质量的话别说;对听别人话的质量要求也要高,没质量的谈话别参与。”
翻阅了一下《论语》才发现这本书中讲了很多「关系」之道,而且不同的『关系』有不同的相处之道。
华杉老师这里的解读给我上了一课,我对『交朋友』以及自己如何在关系中成为「好朋友」这件事更具体清晰了。之前完全凭感觉在『交朋友』以及凭感觉在人际关系中与他人相处。难免会出现一些“感觉”不对,或是感觉过头的、超越边界的行为和言语。
首先,关于『交朋友』方面要交「益友」,益友有三类。
第一类是“正直而能向我直言的朋友”。
有两个方向可以切己体察,首先是关于自己的,自己是否是个正直且敢于直言的人?自己是否能听得进去直言?
我自评自己今年特别坦诚、敢“直言”。无论是开年会,有一种不怕得罪人的心理在抛问题、提建议,还是平时跟领导、身边人同事、朋友相处时都会敢于说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以及给出最真实的反馈。这些反馈,我不能保证一定是“对的”,但能做到的是,它是发自内心的。
这对于自己来说其实蛮考验的,因为在过去的经历中很多时候会有一种“难以启齿”的羞耻感,不敢问、不敢表达、不敢提出质疑、不敢把心里话讲出来。
但是,今年的这些经历让我感受到,首先,在众人面前完全真实地表达没什么,大家不会对你有任何的偏见,会觉得你很诚恳且真诚。其次,当自己做到“至诚无息”的时候,在关系中能够识别和检验出“关系的好与坏”。这就是关于与他人相处时的部分,当自己直言说了一些话,对方的反应其实也在让自己看到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就像前几天学到的:“不管多熟,始终对朋友保持尊敬”。愿意听就多说一些,不愿意听就不说。
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大家无论出于礼貌还是善意,都很委婉和婉转,都不太敢很直接地表达。不过这也分情况、分关系、分场合。也让我体会到,能够做到「友直」的人,首先是敢于直言的,其次也是敢于听直言的,也就是不玻璃心。
另一方面是关于自己是否能够听进去别人的直言,当他人提出来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在练习接受他人给出的反馈,因为他人反馈是他人的事。有时候会有抵触的情绪,也会不认同。
第二类是“诚实守信,实在”。第三类是“友多闻,交有见识的朋友”。
要做这样的人,因为只有成为这样的人的时候,既能够从人群中识别出同类,也能排斥异类。
关于「损友」也有三类。
第一类:「便僻」,“装,装腔作势的人”。
我对“装腔作势”的直观印象是:体制内打官腔的领导,还有大学学生会里的干部们。具体的体现可能就是,不知行合一,说一些很大的词,做一些不太接地气的事。
第二类:「善柔」,“善于谄媚奉承的人”。
我切己体察一下,我发现自己做不了这种事。其次,也让我看到,内心要清楚要跟这些人保持距离。
第三类:「便佞」,“巧言佞舌、夸夸其谈、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关于『损友』这三类人,我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大学学生会里的人,我现在理解了之前相处时不舒服的原由。之前,在这种风气下,我还会怀疑跟困惑,会觉得自己搞不来这一套,是不是自己的社交问题。现在,我明白,其实在人群中识别出了这种风气,要敢于保持距离,不要为了合群而跟风,因为是会学坏的。其次,真的要尊重自己的感受,感觉不对就不要做。
我现在越发地体会“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的深意,首要的是管好自己,不要为了合不适合自己的群,而改变自己。宁可没朋友,也不要去教损友,更不要做损友。至少可以通过读书跟古代先贤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