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大师——游击者彭越(1)梁山好汉

序言

彭越(?—公元前196年),字仲,砀郡昌邑(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人。秦末起义群雄之一,西汉初年名将、异姓诸侯王。与韩信、英布在当时被评价为“同功一体”,后世常习惯称此三人为“汉初三大名将”。公元前196年,彭越“反形未具”,却因为“病不行”而被诬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诛灭三族,废除封国。

一、梁山好汉

彭越是昌邑人。那时的昌邑,在今天山东巨野的西南部,靠近金乡县的东北。秦朝至今,已经过去两千年,不仅人事,地形地貌的变化也是沧海桑田。彭越的时代,巨野附近一片汪洋大海:赫赫有名的“巨野泽”。

巨野泽是古代黄河下游的一个巨大湖泊,又名大野泽。春秋战国时期,鲁西南的兖州一带是鲁民活动的中心区域。黄河带来黄土高原的泥沙,在泰山西南和古济水中游一带不断淤积,形成一片广袤的平地。鲁人西出群山后,见地貌突变,连绵平野,大为惊奇,于是称之为“大野”。其入口处,被称为“巨野”。大野河流汇入东北部的一片洼地,形成湖泽,就是所谓的“大野泽”。隋唐时期,这个湖泊的面积依旧惊人:南北三百余里,东西一百余里,从当前的巨野县向北,直到今日梁山县。五代以后,黄河屡次决口,湖面淤积,由南向北逐渐干涸,现在巨野、郓城、嘉祥等县及梁山南部,淤积成平地,北部残余为梁山泊。

因《水浒传》的深远影响,梁山好汉的名声远播四方。但就渊源而言,彭越才是梁山好汉的鼻祖。彭越别号彭仲,推测排行老二。彭越年少之时,便在巨野泽以捕鱼维持生计,其人生轨迹和阮小二颇为相似。白昼之时看似是寻常的渔民,夜晚则摇身一变成为强盗。当然,也可将其称之为“绿林好汉”。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高举义旗,天下之人纷纷响应附和。项梁趁机在会稽郡吴县起兵,重新建立楚国的社稷。六国贵族也顺势纷纷云集响应。有年轻之人便对彭越说道:“众多豪杰都竞相竖起反秦旗号,你不妨也挺身而出,咱们也可以效仿他们的做法行事。”彭越回应道:“当下两条巨龙刚刚开始搏斗,还是暂且等待一下更为合适。”

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泽中年轻一辈聚集了一百多人,前往追随彭越,对彭越说:“恳请你担任我们的首领。”彭越依旧推辞道:“此事风险极大,我只愿过安稳的日子,不想和你们一同起义。”年轻人们执意恳切请求,彭越于是顺势而为,但表面上却显露出不太情愿的样子,勉强答应下来。随后,彭越和他们约定明日太阳升起的时候集合,迟到的人要被斩首。

到了第二天,太阳升起之时,彭越早早就前来召集人马,不出所料,起床困难的情况似乎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迟到的人有十多个,最后一个人甚至直到中午才来集合。在这种情形之下,彭越神色镇定,不动声色地说道:“我年纪已经大了,原本不想再涉足这些刀头舔血的事情,既然你们执意要我做首领,那就必须听从我的安排。如今,约定的时间到了却有这么多人迟到,如此毫无规矩可言,必定难以成事,考虑到违反规定的人数太多,也不能都杀掉,现在只杀最后来的那个人吧。”于是命令校尉长将其杀掉。

众人都惊愕万分,但还没有领悟到军令的严肃性,依旧嬉皮笑脸地说:“何必杀人呢,往后我们不敢再迟到就是了。”然而,彭越不再多说什么,径直转身,示意校尉长行刑,校尉随即把那人拖出队列,手起刀落,鲜血溅洒在黄沙之上。

彭越立威之事并非他的首创,司马穰苴曾以迟到的罪名直接斩杀了齐景公的宠臣监军庄贾,孙武也以不听号令的罪名杀了吴王阖闾的宠妃。如今彭越杀一平民,自然不在话下。

有许多人或许会为死去的那个人喊冤,他来得最晚,却走的最早,人生还尚未开启便已然终结。实则不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军民的性命安危,如果不能严格执行命令,这样一群毫无纪律的乌合之众,又怎能值得信任。

当下也有传闻,说军队里存在连长欺负排长,班长欺负新兵的情况。但倘若平日就毫无服从性,一旦身处战场,需要你去拼命、甚至需要你去送死的时候,你愿意执行命令吗?这并非是所谓的PUA,而是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

彭越设置土坛,用人头进行祭奠,以此来严明法纪,号令所属众人。有了前车之鉴,众人都大为震惊,内心不由得产生畏惧之情,彭越已不再是昨日的渔翁,而是杀伐果断的首领,没有人敢抬头正视他。彭越随即指挥众人,趁着混乱的局势,攻城略地,收罗散兵,很快队伍就发展到了一千多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