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8】见过好多的“每日三问”,而我每天想问自己的是:我是谁?我要什么?我今天能做什么?
想起当年初中要毕业的时候,预选成功的同学中考前报志愿。那时候,中师中专的分数线要高出县一高差不多三十分,成绩好的同学基本都是报中师中专,巴望着尽快跳出农门,端上“铁饭碗”,吃上“商品粮”。说真的,那时候,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待遇差距还是很大,人们的心里的等级也很明显。
我是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决定上中师的。一天下午放学,老师们在操场打篮球,我看到两个老师穿的蓝色T恤(那时也不知道是不是T恤)上印着“洛师”两个字,又想起老师课堂上的博学和球场上的潇洒,羡慕之情油然而生。那一刻,我就对自己说,我要上洛师。所以报志愿的时候,我第一个报,完了就回家看书。那时候,报志愿是三天,不少人斟酌了三天才报,到后来才知道,洛师因为在伊川县只招二十个人,我们乡只有我一个人报,害得我三年孤苦伶仃。
1986年9月,我走进洛师(又叫洛阳地区师范 第二师范),不出意外,三年后毕业成为正式教师。我们班四十二个同学,至今还能想起那时的样子。我们听老师讲着:“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忘了爹和娘”,一转眼就毕业了。
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乡中,还没上班,一个村中学校长非让我去他们学校当副校长,还是我从前的老师,拗不过,去吧!校长说想培养培养我,让我担任副校长,每周教两节政治课。我那时候,牢记恩师教诲:“当老师必须业务精通,三十岁以前不要想当领导”,坚决要求当班主任,还要教主科,那股认真劲儿,惹得大家笑了很久。最后如愿以偿,先后教了英语、数学和语文,还当了班主任,也曾经兴奋得睡不着觉。我整天和孩子们,不,是学生们在一起,因为那时候学生比我小不了几岁,认真备课上课,组建学校广播站,教他们朗诵、唱歌、运动、做游戏……不知疲倦。其他老师有事,都把课给我,我也乐意。那段时间,我教过初中所有的学科,也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普通话还没有普及,记得青岛市当年的推普口号是“普通话使你更美”。我就用这句话激励同学们和我一起学习普通话,上课、集会都坚持用普通话。差不多十年时间,好多老师和家长都在嘲笑我的不服水土不合时宜。直到后来,开始普通话考试,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称赞我的课,大家才认可我的坚持。
刚毕业的时候,有了工资,瞬间好像“从奴隶到将军”,工作有了保证,每天过完,月底等着拿工资就ok了。我却傻乎乎地参加了成人教育,结果每年的寒暑假基本都是在学习中度过,河师大、河大、河南教育学院、华东师大,从专科到两个本科,再到在职研究生。每月的工资基本都花在学习上,学校安排外出学习,别人不愿去,我都争着去。
再说说当领导的事,要说一上班我就是副校长,却推了不干,说是三十岁以后再考虑,三十岁时,把这事儿也忘了,再想起时,早过了提拔的年纪,干脆就不想了。哈哈!咱本来就不是当干部的材料。
这么多年来,我觉得条件允许,就往前走。不允许,就停下来看看风景。面对是非,很多人纠缠其中,跳不出自己给自己织就的网,而我总相信天道酬勤。2008年,首届河南省名师评选,几千人参评,我没有任何自信,憨憨地就去了,结果竟然成功了,我是当年唯一一个来自县区农村的省级名师。后来的洛阳市优秀名师,河南省优秀教师等都是水到渠成,毫无周折。
坚守本心就是要我们不忘初衷,眼界开阔。视野狭窄了,看不到更大的天地。局限于小圈子,怎么能打开新的局面?做好一件事,别人嫉妒说闲话,你去计较?如果计较,你和那人有什么区别?跳出来看别人的嫉妒 ,会发现那是极其可笑的事情,也就不会在纠缠中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天地自然广阔。
“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岁月是最好的标准,一时的繁华,偶尔的显赫,都将被淹没,只有坚守本心,不媚俗,不欺诈,一直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不虚度每一天,那么今生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