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标题,我以为这是一本基督教女性写的书;牛奶与蜂蜜,是《圣经》中最常出现的意象。翻过几页却又感觉不像,这种带着伤痛和灵性的笔触,更像印度瑜伽,舒缓而有张力。仔细查过,果然,作者露比·考尔,出身于印度裔家庭,定居在加拿大。这样想来,这本书也是两种文化融合的产物,如同橡树和松柏相伴而生,共同构建了一片灵魂的绿荫。
在《圣经》中,奶和蜜象征着丰饶,耶和华就曾向以色列人应许,将他们从埃及带出来,脱离为奴的生活而前往流奶与蜜的迦南地去。然而奶和蜜还有另一层含义——《雅歌》,据传是所罗门亲自作的诗歌,这样描写:
“我妹子,我新妇,
你的爱情何其美!
你的爱情比酒更美!
你膏油的香气胜过一切香品!
我新妇,你的嘴唇滴蜜,
好像蜂房滴蜜;
你的舌下有蜜,有奶。
你衣服的香气如黎巴嫩的香气。”
沉浸在爱情中的男子,用奶与蜜歌颂自己的恋人。爱情是甜蜜的,而女性是丰饶的;这就是奶与蜜在《圣经》中的意象。然而对于这本书的作者露比·考尔,似乎并不仅仅是这样。
“他问
于你而言
为何轻易就能
与人为善
我刚要开口
牛奶与蜂蜜
从唇角滴落
我答
那是因为
我从未被谁
温柔以待”
这本书分为四部分:伤之忆,爱之邦,支离破碎,疗愈之旅。上面是开篇的第一首诗,似乎奠定了这本书的基调。“我”似乎有着一个极其丰饶的灵魂,轻易就可以与人为善,唇角就有牛奶与蜂蜜滴落。然而这样的我竟从未被温柔对待——既然如此,她是怎样成长为现在的模样,又是谁竟忍心如此对待这样的人呢?这些都吸引我继续读下去。
接下来的诗是触目惊心的:
“五岁/第一次被男孩亲吻/……这是我的第一个男孩/让我知道我的身体/要为那些享受我的人而存在/我理应为此接纳任何的/不完整”“你/曾被告知/你双腿间的凹陷/是男人停靠的驿站/躯壳下的空旷/需要他们填满/只是从未有人真正到来/或者/驻留”“你的感觉怎样?/你用牙齿将答案从/喉咙中扯出/还好,我已对此无知无觉”。
被侵犯者是没有什么特点的,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么可能软弱与不敢开口是她们——他们——唯一的共同特点,正是由于吃定了她们不敢开口、无处求助,侵犯者才敢于下手,甚至是一次又一次地对年幼的女孩男孩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害。正如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所说的那样,“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
对于房思琪,原生家庭的不作为是将她推向地狱的手;而对于考尔,原生家庭一开始就给了她错误的爱情观,让她把爱与伤害联系了起来:
“每一次
你都告诉女儿
你对她嘶吼
是因为爱
于是她始终未能分辨
粗暴与关怀
你的巧言
让她长大后
欣然相信伤害她的男人
只因他们
像极了你”
对于她的家庭,女性是始终缺席的;对于考尔本人,“父亲”的角色也不曾存在。她在这样的家庭中学会了透明,学会了沉默,学会了承受痛苦,并将其自欺欺人地视作爱的方式。
然后她长大,长大到足以恋爱。每一段恋情的开始都是美好的,沉浸在伊甸园中的恋人们不知道世界为何物,没有痛苦和悲伤的日子仿佛会一直一直地持续下去。恋爱中的人们不需要食物、水和空气,单凭爱情就足以让他们活下去:
“我知道
自己该为更好的理由沦陷
但你可曾见过那个男孩
他明亮了我的每个黑夜
比太阳都要璀璨”
这似乎也没有什么,毕竟热恋里的山盟海誓、地久天长都只不过是再平凡不过的小事,但考尔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存在寄托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这样的倾向让她不得不患得患失起来:
“我总是
任凭自己
堕入混乱
我总是央求他
赞颂我的美丽
然后我再对此将信将疑
我总是在纵身时幻想
想他会在我坠落的瞬间
将我抓紧”
她并没有猛然崩溃,然而她发现:“我驻足的越久/就越无法爱我自己”。
爱情中的忽视、谎言和背叛让考尔感觉疲惫,感觉被掏尽、“只留下一个空空的你”。她时而哭泣着倾诉自己的思念和爱意,时而愤怒地咆哮出自己的嫉妒和痛苦。在这样反复的自我折磨中,她终于明白了一件事:
“是被虐者
也是
是虐者
——我曾一人分饰两角”
终于在暴风雨之后,一切复归近乎澄澈的绝望:
“他们离去的路
让你懂得了
你想懂得的一切”
曾经有鸡汤文说,感谢那些苦难,那是生活的馈赠;可是之后又有鸡汤文说,不要感谢苦难,真正要感谢的是走出苦难并走向更好的自己。流行趋势变得太快让人无所适从,不过真正说起来,我们大多数人既不是能轻而易举地把苦难化成垫脚石的伟人,也不是早就知道可以凭相信自己而战胜苦难的智者。我们是普通人,有着普通人面对悲伤时必然的反应:否定,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最终接受。在不断的反复中,考尔终于走到了最后:
“感受痛苦
本就是人生的必需
与其害怕
不如敞开臂膀拥抱
——进化”
失恋的痛苦不仅让她找回了自我,更让她多了一份身为女性的自觉:“我只愿成为一个女人/我呼唤自己的女人之名”“我们的祖先培育作物/不仅为了增添土地的颜色/也为哺育世世代代/丰腴的女人”“当我们意识到/身边的女人都是/那么坚韧出众/就是我们该前行的时候”。曾经她满怀嫉妒地写道“即使你解开的是她的衣裙/搜寻的却依然是我的痕迹”,现在的她却能说出“我们的战场/不该驻扎在其他女人身上”。她为自己女性的身体、女性的特质骄傲,也关心着其他的女性:
“我的心因姐妹们而渴望
为那些女人间的互相扶助而渴望
就像花朵渴望着春天”
在性别平等的话题上,平权者总是要慎之又慎,以免造成性别对立;然而女性内部的分歧,又何尝比男女之间的要少呢?而这种本不该出现的恶意和对抗,不正是来源于对自己不够爱吗?
“如果对自己总不满意
也将永远无法
让别人满意”
在考尔看来,只有先向内追求自己的圆满,其他的一切才会随之而来。为了维持关系而迎合他人,既不能长久,又本末倒置。可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重重压力让对自己满意变成了一件难事,种种标准鞭笞着每一个人向上爬,向上爬,只为追求一个别人眼中的优秀。为此,我们与自己的身体对抗、自己的天性对抗,并不惜踩着别人的躯体。考尔指出的实际上是一个盲点,只有先接纳自己,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无论是爱情还是事业也才能够兴旺蓬勃。否则成就再大,不过是徒增压力罢了。她这样描述自己的期冀:
“我自然想获得成功
但却不希望将成功独享
我更想要收集
足够多的牛奶和蜂蜜
用以帮助周围之人
这才符合我期盼的成功”
这本书就是考尔的牛奶和蜂蜜,供灵魂疲倦者随时啜饮。然而这些文字再甜美,终究是别人的;只有从自己内心深处奔涌出的牛奶与蜂蜜,才是源源不断的滋养。读了这本书,我希望我能像考尔一样爱自己,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发掘出内心深处的井,时刻为自己提供牛奶与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