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突然想起自己还有一个新媒体在运转,但已经多日没有更新了。自己一个寒颤,不禁自责:忘了初心。
因为工作的原因,在路上,大多的脑容量都被一些新鲜的事物占据。听的、看的、想的都围绕这些在搜寻,许多基础的信息流,肆无忌惮地涌过来,但筛选过后,所谓精华也很微弱,一大片的森林千万年的巨变,才能有一点拿来可用的碳。
因此觉得,生活中,有限的精力集中在一个最喜欢的点上,才有可能获得极致的快乐。在信息奔涌的时代,狼奔豕突,最终精疲力竭,失去自我。
近来,练习书法的时间也很少,手生了一些,却倒是感觉到了毛笔笔锋的对抗!这种对抗的强烈感,是有一天偶然体会到的。
这是一种很好的感觉,书法的用笔大法是中锋用笔,对抗越是强烈,说明中锋很纯正,通过提按来调整对抗的力度,便是有可能趋向于书写韵味。能感到来自柔软笔尖的强大反抗力,是因为尊重毛笔的笔性,也是轻巧施力、顺应自然的必然结果,美好回馈就是笔锋会任你驱使。至柔至坚之间,一念之差。
越想控制笔锋而较上劲儿,笔锋越是桀骜不驯任性胡为。越是尊重细察而悉心体会,笔毫越是善解人意恬静如水。
单说这个“惠”字,第一笔第二笔,并没有去除我较劲儿的书写弊端,后面才渐渐舒缓,“散了怀抱”,笔尖似乎懂得这个字的笔画安排和走向。夸张的说,毛笔自动配合书写者的心灵往下流淌,而且中锋为主,立体感明显增强,锋芒处不锐、收尾处不钝。
但却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进入佳境。加上每只笔的风格不同,习惯了用某一种笔,本能会拒绝其他笔性,尤其是写工楷,同样的兼毫笔之间,也是要适应几十个字儿的。
我半年多来,渐渐习惯了用行书笔写楷书,笔锋略长一些,也软一些,习惯了它的摩擦系数,换了一只兼毫,感觉粗糙了许多,适应了几天,也慢慢掌握了兼毫的细腻。
每次适应到细腻,都是在比较纯静的时刻。但凡受了信息流的控制,在其间变得慌张,一定不会找到笔尖的对抗感,一定不会找到兼毫的细腻感。而这种对抗感,才是最亲密的合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