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一开始的写作都是灵感大爆发而杂乱无章的,那就继续写写我的所得吧~
老实说,我从生完孩子开始就和生孩以前不一样了,变得更有逻辑和思想,生孩之前,就是上班下班和下班后空无一物的放松,或者看电视节目,或者看言情小说。
学习?除了进修那一年接触到的知识让我完全没有头绪造成了恐慌而时刻学习之外,所有的学习都在上班中完成。因为上班时精神紧绷,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所以下班后的时间都放任掉了~但是上班时候的学习又是非常片段零散的,不成系统不深入,所以学到的内容只属皮毛。
现在想来,很是后悔,那么年轻的时候努力一把,也许现在又不一样了。。。
算了,都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现在开始努力,我也有所收获,何况我是从四年前就开始努力了~
现在的我,除了说到年龄的时候,有些小郁闷之外,其他方面还是比较满意的。
不是说年龄大让我状态差,相反,就像前几天看到的《发展心理学》里说的,脑子越用越新的结论那样,目前的我学习状态,认知状态都比之前好,只是遗憾很多职业的招聘35岁是一个坎~从一开始就限制了入场券,这一点让我有些可惜。
不过这四年我的收获之一,是有效的利用了时间,虽然说下班以后除了睡觉八小时固定不动之外的八小时,会被拆分成通勤路上的时间,吃饭的时间,如果做饭还有做饭的时间,还没有算收拾屋子的时间,这里要感谢我妈咪为我们的付出~剩下来学习,充电的时间真的不多。
所以时间管理就很重要,相信大家都知道事情的分级,就是那四个象限是最基本的分类法,紧急而重要,不紧急而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紧急但不重要。
如何把时间分配给这四个象限的事,首先是要了解自己的日常事务都各自属于哪一类~
比如通勤时间就是属于不重要但紧急的部分,你必须按时出发才能做到不迟到,但是这个时间做的事情就是为了不迟到这样不重要的事。
于是有人提出要减少紧急但不重要的时间花费,而增加重要但不紧急的时间占比,比如学习知识,这事不着急,你慢慢学,开始也看不出成效,但是积累的时间足够,内容足够,就会出现质的飞越~
所以减少紧急而不重要的时间,比如这个通勤时间,就可以通过搬家到离单位近的地方而实现减少的目的。
可是也可以换个方向思考,比如我本人,如果离单位近,我肯定不会如从前那样早起,必定踩点起床(别相信自己信誓旦旦的说要早起写作,学英语之类,一开始信心满满,之后会发现这真的只是美好愿望,除非你真有强大的自制力,反正我属于平庸一族,实在不能实现家近的情况下还早起两小时的愿望),所以长时间的通勤如果愿意,我可以像写这篇一样写写文章,学英语,推荐现在用的流利说app,英语真的提升了好几档,尤其是敢开口说了,无论对错与否。
这就是灵活的将紧急但不重要的时间为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服务。
所以在到了这个年龄这个阶段,学习理论之后再活用是很好的一种做法。
这就是我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方法,最后让再说一下内容,没有能够把全部内容完整写出的原因,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将这些内容与自身相结合而变成了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看到写作大V讲述如何写作以及写作的几个阶段之后,又突然明白,把自己学到的内容加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是一类文章,再加入自己归纳的体系就又是另一类文章了。
所以,如果有大量的紧急而不重要的时间,看看是否可以将之与重要但不紧急的时间重叠,这样很多时间就节省了下来。
当然,如果你要修炼的不是英语或者写字,而是画画,我目前也没找到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件事情,估计只唯有搬家一条方法了。
这就是我的时间管理。简单明了,但是除非有了明显成效,不然也不能够称其为有效经验来推而广之,所以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仍然不断学习中~等待花开,可最近被人工智能的更新速度惊悚到,不知道未来我这个人类还有花开的机会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