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张亚凌老师写的散文《理发琐忆》,谈起她小时候理发的事,不由想起自己儿时与头发有关的往事。
记忆中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上学的时候,看到写字的作业本封面上有一个很漂亮的小姐姐的画像,她的额前有着两边分的留海,脑后正中央的位置扎着一支不长的马尾巴,发尖自然往上卷成一个小钩状。我觉得这小姐姐的头发实在是好看,内心非常渴望自己也能有如此美丽的头发。
那时我的头发应是齐耳的短发。不知道何时自己学会了给自己扎头发,最初就是刚能扎时,用梳子把头发分成两半,一边扎一支,活像两把散开的小刷子。照镜子时,就会在心里想着,要头发快快长,长得像那小姐姐一样长,就可以扎小姐姐那样的头发了。
终于有一天,头发长得像小姐姐那般长,也扎起了像小姐姐那样的头发,对着镜子左看看,右看看,掩饰不住满脸的笑容,感觉自己真的如小姐姐般好看。
头发长到一定的长度,就有收头发的人来问,你头发卖不卖,用手拿捏拿捏,说给多少钱,觉得价钱可以,就又剪短了。心里挺惋惜的,但又想到头发还能卖钱,真是一件好事,留过二三年又能剪了卖。
以上都是头发带给我的一些美好记忆,但是它也给我带来了一些不好的甚至是厌烦的记忆。
记得有段时间,小孩子头发上都长虱子,甚至因此有人剃了光头,但我自己的印象中似乎没有剃光头的经历,但少不了母亲一边帮我捉虱子一边骂我贪玩之类。
后来,人越来越长大,母亲对我的管束似乎也越来越严。每天清早,必定在她烧火煮潲水时把我叫起来,催促我坐在桌前学习。
我是在母亲重复千百遍的叫喊中起床的(不知道那时为何总是睡不够),母亲一遍遍地喊我名字,叫我起来,喊得多了,就骂我“贪思恋王,再不起来她就要掀被子来打”之类。我每次起床都是不清醒还想睡的状态。
然后梳头,这头发有点长了,就很不好梳。因为是用洗衣粉洗的头发,很粗糙,再加上头发很多,有打结的地方就很难梳理清楚。所以梳个头很费时间,加之还没睡醒,可想而知心情很烦,有时就对着镜子恨恨地用梳子拉扯自己的头发。
偏偏母亲看我还没坐在桌边学习,就又破口大骂:“一早晨时间还没好,一脑毛要梳个什么花,看我一把剪刀把它全剪了……”我根本没办法分辨,后来也不想跟母亲分辨了。心里对头发的恨转而变成对母亲的讨厌了。当然,也仅止于此而已。
直到我坐到桌边看书学习了,母亲一早晨的吆喝骂人声才停下来。
这也是我读书生活中最深刻的一份记忆。
源于头发的记忆,美好或厌烦,都是在特定时间段特有的印象,它们一起构成了我的独一无二的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