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
原文: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感想:
作者21岁因病瘫痪,花一样的年纪一颗年轻好动,求知旺盛的灵魂还没有经历生活的美好,爱情的甜蜜,生命的无限可能,就被躯壳限制在轮椅上,被双腿困住,禁锢,这种愤懑,无助,压抑,痛苦,无处发泄的情绪,却只能在最爱的人,最亲近的人身上出气。无能和无力感,对自己的愤怒和对亲人的歉疚与热爱,彼此矛盾的情绪与自己渴望自由,渴望健康的矛盾,想要飞翔的鸟儿却被绑住了翅膀就是这样。令人读之生怜,惋惜。年轻人常常有这种境遇,无限,野蛮生长的情况遇到了有限的物质条件,久会产生激烈的矛盾与冲突,叛逆期尤其如此。注意理解作者的境遇。
原文: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感想:
注意理解母亲对儿子的爱,对儿子受伤瘫痪可能存在的歉疚,内疚的情感,让母亲想通过百倍的呵护与爱来补偿,然而药不对症,再多努力也换不来儿子的理解与配合,越努力越糟糕,但身为母亲越发想要想法设法的弥补,甚至于用讨好的办法。那种小心翼翼,可以逢迎的神态透过文章可见。
原文:
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感想:
母亲的心思全在儿子身上,无心侍弄花草,阅读时注意语气从第三者的旁观者的角度读出来,要舒缓,略带悲伤。
原文:
“不,我不去!”
感想:
儿子的愤怒与郁闷如同鞭炮一样蓬勃而出,爆裂而迅猛,仿佛通过喊叫发泄出满身的抑郁,此时此刻要大声疾呼,高声暴力的吼叫,歇斯底里的吼叫,渲泄出心中的郁闷与愤怒。语气简短,快速,如同爆炸的鞭炮,短暂而剧烈,清晰而响亮。
原文: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感想:
伴之于动作,朗读时要注意仿佛你就是作者,在捶打自己的双腿,痛苦的喊叫。
原文:
“我可活什么劲儿!”
感想:
咬牙,咬后槽牙,带一点恨意,狠意。
原文: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感想:
带着哭腔说,注意儿化音,和方言。安慰的语气,轻声说,仿佛这样就能让儿子的痛苦少一点,能快一点好起来。
原文: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感想:
通过旁白我们知道母爱的伟大与深沉,简单的文字不足以表达爱,文字的薄弱与苍白,无奈。
原文: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感想:
小心翼翼的,央求式的试探询问,注意在朗读时的感情变化,仿佛你就是此刻的卑微的,小心的母亲,仿佛是她让作者的腿瘫痪。
原文: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感想:
急切的,带着一点点希望,语气要连贯,急迫,两个问号间不需要停顿,一气呵成,更进一步的表现出母亲的爱与关心。
原文: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感想:
作者的妥协,儿子的妥协,此时的作者还不能理解母亲的爱,更多的是一种妥协与敷衍,暂时的解决方案,尝试性的无可奈何,完全无意的举动。注意语气的懒散与敷衍,要慢,要不经意,漫不经心。仿佛看着窗外,心不在焉的回答。
原文:
“好吧,就明天。”
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感想:
语速要快,透着欢喜与急切。
原文: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感想:
声调要高,又一颗鞭炮炸响,带着不经意,不在乎的,不耐烦的情绪。最后高,快,急。
原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原文: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感想:
絮絮叨叨就是这样,母爱都在文字中。慢一点,模仿一个母亲的口吻去说,嘎然而止。
原文: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感想:
直到最后一刻任然牵挂着自己的儿女,执念。要慢,要清晰。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感想:
旁白要注意此刻的作者已经接受现实,开始走出去,注意到生活中的色彩,美好。看到生命中的美好,开始懂得母亲,开始理解母亲,但母亲已经不再。最后一句要升调,要慢,带着期望和美好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