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是地道的山西人,在小时的印象中,老家最常见的蔬菜就是土豆、南瓜、西红柿、茄子,爸妈也不大会种菜。到了湖北,因为生活的原因,开启了种菜的生活,各种趣事也很多。
那时在山里,单位建在一个小山头上,周边建了围墙,有两条小路通往外界,围墙里面成为一个小世界,家和单位在一个院子里。山头还有点大,感觉不到围墙的存在,围在山里面的除了几座家属楼、办公楼、食堂、开水房、幼儿园,就剩下大片树林和荒地。
家里收入不多,孩子多,虽然吃饭不成问题,但是要想饭桌上菜品丰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种菜、养鸡是最好的节约家用的方法,大片的树林和荒地提供了场所。老妈一代人有一股韧劲,想到什么就能干成什么,很快房后的小树林、荒地就被开采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菜园子。老妈是个好强的女人,很快就成了“地主”,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大大小小的菜地十几块。
说起老妈种菜的经历,至今我们姐妹几个谈起来都会有很多感慨。老妈工作很忙,因为能写会算,在银行设的储蓄点工作,一共两个人,她管事,经常加班加点,每年都是先进。所有菜地的活都是工作完成之后开始。不知道老妈哪来的精力,每天下班直奔菜园子,天黑的看不见了才回。
在我们上学时,有时会去帮点小活,比如浇个水、收个菜,最喜欢收西红柿,一般都在暑假干这个活。那时年纪小,经常顶着烈日收西红柿,收回家洗洗就当水果吃了,味道自然不是现在的西红柿可比的。因为都是时令菜,有时一种菜会收很多,长成时菜价会很便宜,其实也节约不了太多的钱。老妈通过摸索会调整种菜策略,增加品种,或者种些花生、棉花等。我们姐妹几个结婚用的被子有很多都是自家产的棉花。
上班以后,菜园子的活,大家自然都要分担,尤其是家里几个女婿,但凡进家门见过父母,上菜地干活是必须的,每个都能就干活的事说个一二三来。当然最开心的是大家一起去菜园子收菜,一大家子一起收土豆、花生、棉花,刨的刨、运的运,也是其乐融融。
说到这儿好像满是幸福感,其实过程远非如此,因为种的菜地实在太多,很耗费时间,有一段时间老妈好像有点痴迷了,经常连饭也顾不上吃,老爸也被迫跟着去。后来我们姐妹几个都上班了,家里负担也轻了,种的菜最后算下来节约的钱也不是个事儿了。我们和老爸都希望老妈能好好享受生活,另说真心话,我们偶尔去趟菜园子乐呵一下可以,经常去还是不乐意的,所以都希望老妈少种点菜。可老妈根本不听,因此也少不了争吵。
后来单位搬迁,到了武汉,老妈终于不用种菜了,我们为此也很开心。谁知单位后面有一小块荒地,也不知哪位阿姨发起的,在那里种起了第一块菜地。老妈被调动了起来,也加入了行列,这次的理由是自家种的菜放心。很神奇,这次她们居然还在菜地边上挖了好几口井。井水如何而来,我也不清楚,要知道这菜地可是在省会城市啊,虽算不上闹市区,但也不是郊区,居然种地加挖井,只有老妈这代人有这种精神了。
荒地要建房子了,老妈的种地生涯终于结束了。如今广场舞、唱歌房、老年大学,活跃着老妈的身影,原来老妈只是闲不住。对于有些人来说一辈子的忙碌,生机勃勃的生活是种骨子里带的习惯。如我这样的普通的人未能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