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老师,新精英生涯创始人,著名生涯规划师。看过他的著作《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跃迁》之后,依旧不忍释卷,将这2本书并驾齐驱地放到书桌的左侧,以备随时翻阅。
读这两本书,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开始读,如遇知音的惊喜,很多的观点真是说到了心坎里;往后读,逐渐感到了自己的无知。然而我却心若磐石,读得津津有味。
读好书,大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你的认知在阅读中更新迭代,过去的那个你,肯定跟不上灵魂的脚步了。成长的阵痛,是每个人都要承受的。接纳了昨天的愚蠢,才能有今日脚踏实地的进步。
在《跃迁》这本书中,古典老师说“知识分为一二三四手信息,要识别知识的源头”。知识源头,就像河流的源头一样,是知识发源的地方,是知识刚刚被创造的地方。源头的知识浓度和质量极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 一手信息:知识的源头
一手研究论文,行业的学术期刊,行业最新数据报告;行业大牛的最新沟通和思考,通过谈话获得。
一手信息,多来自初始的发明者或创造者,发明或者创立了某个理论或定律。比如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相对论等,这些都是知识的源头。
一手信息,代表了该行业的权威,掌控了该行业的话语权。普通人鲜有机会看到,与我们的生活也没有什么交集。不过普及型的扫盲,简单了解还是很有必要的。
2 二手信息:忠实转述一手信息
二手信息含金量很多,忠实转述,但是有清晰的出处和论据。名校教科书、维基百科、中立第三方调查报告;讲述底层逻辑的书和文章,各行业领军人物推荐的书单等。
与一手信息相比,二手信息的曝光率相对较高,我们与之打交道的机会也多。像名校教科书,很多高学历的莘莘学子们一定有机会拜读过;维基百科意在建立一个自由的百科全书,无疑是向大众敞开了大门。
二手信息的传播,还是要发挥圈子的效应。在进入读书营以前,我多半是看些心灵鸡汤类的书籍,因为对知识的来源途径无从知晓,看到牛人的推荐之后,现在选书变得认真挑剔起来。
3 三手信息:畅销书
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改成公众可以理解的文字,加入大量的案例、故事以及不精确的概念。
这类书是从一手信息的源头,撷取自己需要的观点,改头换面加以延伸扩展。为了吸引大众眼球,投取所好的发表一些观点或者言论,也能获得关注。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大众都有能力辨别一二三四手信息。
由此更能看出我们需要了解知识源头的重要性。学习很重要,但是学什么更重要。了解了一二手知识,用它们来武装思想,我们就会保存清醒的认识,不随意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畅销书上。
4 四手信息:个人经验的情绪表达
根据畅销书和理论,写了很多基于个人体验的鸡汤,加入了太多的个人故事或者情绪因素。大部分公众号属于此类。
心灵鸡汤类的文,可能在某个瞬间正好击中你的心,理所当然地“路转粉”,开始长期关注。可是时间久了,你的认知在提升,对方还是在那老调重弹,你明显就没有那份耐心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出过书的公众号女主。第一位在公众号文里骂骂咧咧,个人情绪倾向严重。果断取关时,我都诧异当初怎么会关注?第二位总是通过某个事或某个现象来说出自己的观点,没取关,也没再看了。阅读改变了思维,我已无暇消费这类洗脑鸡汤了。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 找到知识源头
在这个信息狂轰滥炸的时代,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想要高效率的学习,找到知识源头,辨别一二三四手信息尤为重要。离源头越近,更容易掌握优质知识。
源头就是精华的聚合处,不同的支流源头都是统一的。就像我们看过一些牛人的书,这个道理古典老师说过,成甲老师说过,怎么李笑来老师也这样说呢?这也就充分证明了,真正的知识源头是重合的。
2 辨别知识源头
前几日,有位老铁和我交流,说自己加入了一个免费学习课程,问我想不想看学习内容。我有些好奇,免费的,能学到什么呢?就让她辛苦一下,都发我看看。今天看过之后,认真地用文字表达了我的看法。
课程内容中谈到的观点,在我看过的几本书中,都能寻觅到影踪。读书可以解惑,当我们增加了阅读量,刷新了的认知,我们的思想也会不断更新迭代,见识逐步提升。那么,有些问题仅靠自己就能解决。
3 抓住知识源头
当我们知道了知识的源头之后,通过阅读学习与思考,就能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并且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自身的功力越来越强。面对各类课程的诱惑,能够正确地辨别,不轻易犯纠结。
知道还要做到。紧紧抓住知识的源头,阅读相关书籍,沉下心把知识点琢磨透彻。在不同作者的不同书籍中,摸索出知识源头的规律,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4 量变到质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板与短板,别人的成功经历不一定适合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有利于自己成长的知识源头,勤阅读,多思考,日复一日的坚持之后,想不进步都难。
学习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了之后,要练习,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与自己的思想融合成新的想法,才算是拥有了它,可以随时为你所用。
总结:
找到知识的源头,而且学会了正确地辨别,就可以像古典老师说的那样:“学得更好,却学得更少”。生命有限,时间宝贵,请认清一二三四手信息,抓住知识的源头,让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知识源头永远是最新的。就像宋代诗人朱熹吟唱的那样:“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才能不断输送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