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席文化,早已渗透在我们中国人的骨子里。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但在表现形式上大同小异。尤其在重头戏,吃席环节上,基本上都差不多。记得小时候,谁家有丧事喜事,跟着家里的大人去吃席,很是开心。由于生活物质的匮乏,单纯就是为那一顿能打牙祭的大餐而开心。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善,渐渐的,吃席的本质在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现在的吃席,更像是一种家庭条件的炫耀,生活实力的代表。竟成一种,你我攀比的恶性之态。以我的家乡为例,我的家乡是一个偏僻的农村小镇,人均收入不过三千。但在办席这件事上,可谓伤财劳众。用于招待客人的烟大多不低于二十,酒也不低于一百,更有甚者超过两百。办席成本上来了,自然礼金也就上来了。说到这里,我很想问一句,现在生活都到这种品质了?也可能是我浅薄了。我也观察过许多像父辈这样的人,他们抽的烟也不过五六块钱。之前结完婚的朋友也和我聊过此事,据他说,现在办席的成本,最后基本和礼金持平。最让我惊讶的是,竟然,吃喝和烟酒基本花一样的成本。这让我不禁感叹,好比凡人在打神仙架,最后徒增一身疲惫。
还有近些年来的,办席立场。也是越来越奇葩,谁家住新房了,谁家小孩过满月了,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了。热闹一下无可厚非,但是,为了热闹而热闹,让人真的嗤之以鼻。我也了解到,有些人根本就不是为了想热闹。他们的潜在心理是,这几年我送出去的礼金积攒多了。那么,就要找一个理由收回来。而收回来的途径,就是办各种各样名头的席。收回来收不回来暂且不谈,现在的人大多在外面上班,都为生活奔走劳碌,时间和生活成本都非常昂贵。根本没心力去参与所谓的热闹。并不是不念旧情,更不是不喜欢热闹,只是这种热闹成为一种生活的负担。记得小时候,有位婶婶来家里做客聊天,就说,今年单是礼金就送了多少多少。当时的我,还不以为然。事到如今,才深有体会。有些人也喜欢把吃席请人和面子主义挂钩,认为我请谁是给谁面子,谁不来不给我面子。还有些人认为,不请自己是看不起自己。面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东西,也是最能束缚人的东西,这些我都认为大可不必。真正迎来送往的背后都是一堆虚无飘渺的关系情长。既非商务往来又非价值互换,只是一堆醉酒之后,不负责任的兄弟承诺,家长里短,毫无意义。
既然是一种文化,就应该是大家约定俗成的能向好发展的精神契约。当某些东西已然成为生活和精神负担的时候,那打破这种么墨守成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