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日更的时候,现在无论加班多晚都一定要留一些时间写点东西,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就只能把脑袋里有的东西赶紧整理一下写出来,以后的日子要多输入一些东西了。
上海近几年陆陆续续都有一些里弄的城市更新项目。由于新天地和田子坊属于里弄更新非常成功的案例,但是又很难原样照搬在另一块完全不同的里弄街区上,大家也都在里弄的项目上做了些新的尝试。就我所知,前几年建业里地块出售给嘉佩乐酒店,最终方案策略以历史建筑为酒店的最大卖点。可是说是历史建筑,现在的建业里只剩下了一张皮。网上可以看到很多建业里施工中的照片,内部结构和屋顶全部都拆除干净,只留一圈圈的立面站在那里。虽然说这些里弄建筑的结构确实可能不太适应现在的结构要求和设备要求,但是它们毕竟是历史建筑的一部分,做建筑改造,特别是历史建筑改造,最难的就是如何处理原有建筑,怎么看待它。于我而言,既有建筑本身就是方案的亮点。新的建筑没有过去,只有未来,而老的建筑已经融入了曾经在其中生活的人的记忆中,是许多人生命记忆的一部分,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东西都会消逝,而建筑作为一种“永恒”的物质,在同一个空间中留存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轨迹,这就是一种传承。
今天聊天的时候说到建业里,有个姐姐说她小时候经常在建业里玩,随口说来一幕幕生活场景:夏天的时候,小孩子在弄堂里玩,大人们从水井里打水给大家冰西瓜吃;房里天气太热,到了晚上要在弄堂抢床位;小哥哥住在楼梯下的房间里,俨然是上海的“哈利波特”,四五个孩子挤在他的小床上玩各种游戏…我的脑袋里立刻就浮现出了画面感,那是一个充满了生活与人情味的场所。想到现在的建业里,变成了高端的酒店,内部没有商业支撑,整个地块冷冷清清,地方看起来好像变得高级了,但是建业里的灵魂已经被抽走了。我虽然不曾去过改造前的建业里,但是对这个地方也提不起兴趣来,去过一次就再也不想去第二次,当然,我肯定是不愿意在里面消费住一晚的。也许唯一高兴的是,里面的居民应该都搬去了居住环境更好的地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