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我也是。常常想年老的父亲也许并不知道:“我爱他”,也许父亲知道他在我心里的位置真的很重要,很重要,才那样深沉的“爱我”。
父亲从未说过“爱我”的话,但我知道父亲很爱我,身边的人也都看出来了父亲很爱很爱我,只是父亲从未说起过“他爱我”,当着我,或者背着我都从未说起过,可我越来越坚信父亲是真的很爱我,很爱我。
如果说要给世间爱我的人排个队,父亲肯定是当之无愧且稳居第一的。这是我半生归来,发自心底最深刻的感受。
记忆里父亲是个随和且幽默风趣的人,只是岁月越来越多的夺走了父亲的幽默和风趣,更多的剩下了随和,与其说父亲是随和的,不如说父亲是隐忍的,生活的艰难,不公的命运,造就了父亲的隐忍和大度。也锻造了父亲的淡泊和随遇而安的个性。
父亲老了,常常也会像个孩子一样任性,但仅限于对他的孩子们任性,对外人父亲从不会计较什么,一生坎坷,让父亲早已开淡了世间的是是非非和恩恩怨怨。
变得不愿意和外人深交,也不愿意和外人计较,唯独自己的孩子们,父亲会计较,会任性,计较孩子们好不好,任性孩子们对他的好,怕孩子为他出钱出力,不想让孩子们为他太操心,也不想看着孩子们为他付出什么?
父亲一辈子吃了太多的苦,遭了太多罪,受过太多的委屈,父亲比任何人更懂得自强自立的含义,习惯了为别人付出,从不愿意打扰别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们。
父亲一辈子总是在外忙碌,家里的事很少参与,但是老了后反而开始操心买菜,父亲知道家里每个人爱吃的菜,并会考虑每个人的口味买菜。为了孩子们,父亲也在母亲带孙子的时候,自己学会了做饭。
年轻时,父亲很少上厨房,记忆中父亲年轻时唯一上厨房的样子,就是给我熬药做饭的样子。
记得小时候,我胃口不好,不能吃饭,父亲带我开了中药,适逢母亲带着弟妹去照顾生病的外公,家里只有我和父亲两人,那时候父亲每天从地里回来都要给我做饭,熬药。记得当时那个药不好熬,每次熬前还要炒一下,再熬煮。父亲边忙前忙后的给我熬药做饭,哄着我多吃饭。
父亲是爱我的,他习惯用行动默默表达他对我的爱。
其实,最初读懂父爱,源于那年的高考。上高中时,我就一直住校。那时候车少,回个家不方便,有时候周末我坐不上车,就不回家。父亲就骑上将近四十里的自行车给我送吃的,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尤其,我高考第一年,从考试的先一天,老天就像露了底的筛子,暴风骤雨的不停。那时候大家都说,考试是要下雨的,这是老天爷再考验考生。那时候我想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意思吧!
总之,那时候高考三天,三天暴雨,父亲每天给我送饭,他的理由是:考试要用脑,我自己煤油炉子煮点面条,吃不好。父亲每天冒雨骑车来回近一百里路,我当然不同意,可父亲执意要送,我说什么都不改变。
那时候父亲连个雨衣都没有,身上就披块塑料布防雨,每次见到我父亲浑身早已湿透,站下来,脚边一会儿就浸满了水。
没有保温桶,父亲就用毛巾包了饭盒,放在自己贴身暖着送给我,每次送来饭,父亲都要看着我吃完再走,那时候每次吃着残留父亲体温的饭,看着旁边瑟瑟发抖的父亲,我的心真的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疼痛,曾在心里无数次暗暗发誓一定要考个理想的大学,一定要对父亲孝顺。
天不遂人愿,第一年高考,我落榜了。只得复读,来年再考。
第二年高考时,天气和前一年唱起了反调,格外晴朗,碧空万里,艳阳高照,七月流火,大地像是被烤着了,父亲冒着七月份炙烤,给我照样送了三天的饭,在冰与火的考验中,我第一次深切的考量起了父爱。
父爱如山,第一次深切的懂得这句话,源于那年的高考。
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在他的心里除了他的亲人,什么都可以丢,唯有庄稼不可丢。每年高考都是农忙时节,但为了我,父亲却放下了农活,只一心一意的陪伴我高考。
高考那年,我第一次读懂了父爱。
每一段岁月都值得铭记,每一段经历都值得感激。半生归来,经历了太多的人和事,因为工作,因为生活,收获过爱情,付出过友情,最后才明白,这世间最爱我的人只有父亲,世间所有的情分都可以放下,唯有父爱不能。
父亲节来临,忽然很想留下一些和父亲的记忆,阐述父爱。尽管我和父亲都是不会表达感情之人,尽管父亲给我的爱不是多么高大上的富有或荣耀,但父亲给我的爱,和他教会我的做人道理,终将伴随我一生,并会延续在我的后代身上,绵延生息,永远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