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第24条有感

      前两天看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里第24条建议:技能和知识之间不可比例失调。这条建议里讲到一些关于读书的方法和要求和原因,给我了一些启发。

    技能与知识之间的比例失调表现在:学生还没具备应有的技能作为掌握知识的工具,教师却不断塞给他种种新知识,叫他:要掌握住,不可放过!这样的学生恰似一个没有牙齿的人,不得不囫囵吞枣,起初感到不舒服,以后害起病来,什么也不能吃了……而苏霍姆林斯基说到许多学生之所以掌握不了知识,是因为不会快速而用心的阅读,不会边读边想。会快速而用心阅读――既会朗读,也会默读,,这是在课堂上和独立看书时,能真正进行逻辑思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他还强调不会快速而用心阅读的人,不可能学好知识。要能做到看到一部分句子时,眼光离得开书本,口头说的出记住了的东西,同时还进行思考,不仅思考所读的内容,而且思考相关的情景,形象,观念,事实和现象。

      最近在进行期中考试,老师们和同学们都在努力的复习,可是在考场上同学们是怎么发挥的呢?有些同学还是连题目都读不完整,试想连题目都没读,怎么可能做题呢。老师就会抱怨说我再三叮嘱怎么还是不听呢?这样的学生我觉的每个班级都有,结合上文我分析,学生不是不听老师的话,而且他没有理解的能力,他办不到边读边想,或者是他没有能力把脑中存储的知识提取出来。平时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一个五年级左右的孩子过来想和我分享他身边的趣事,可是听他说了半天,东一句西一句,他根本表达不清楚,说的话与上下文脱节,相互没有任何联系,你去看他写的文章也是这个样子。这是因为他的思维混乱,不连贯,不完整。所以需要锻炼他思维的逻辑,如何锻炼?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们答案,他说他坚信,想要解决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阅读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很多人觉得他学习困难只需要把课本上基础的东西学会就够了,其实不是,多扩展课外阅读,能提高他的思维能力,也能激起求知欲,与课内学习是大有益处的。但是一定要老师费心去选择合适的内容,能不断让他得到提高。

      三言两语说不清其中的缘由,我只感觉越学习越觉的自己知道的太少,需要学习的就越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