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透视”
20191028
这里所说的“透视”,不是医院里所做的“透过遮挡看见里面的景象”的透视,而是在绘画或图形描述里所设计的一种方法。
图形描述的特点是用平面图像描绘立体景物的方法,换句话说,就是用2维方法描写3维景物的方法,再说一句,也就是降维。
描写景物实际上是一种物理再现,也就是视觉再现,用一种方法,把人眼睛所见到的景象表现出来。实际上,人类的视觉,就是一种物象的平面投影,而这个平面,就是视网膜。
但是实际中的图像描绘与视觉成像原理又稍有差别。如果说视觉成像的原理是透镜穿透的平面成像,那么图形描绘的原理则是截图成像。
简单的说,如果你想用绘画的方法描绘一个景象,只要在你和景物之间放上一张画纸,把你看到的景象,在这张纸上勾勒出来,那么也就完成了一副绘画,而且会是一副相当不错的作品。
其实这样的场景并不复杂,而且这种方法唾手可得,比如,透过窗子看窗外,这时候如果你把一张纸放在玻璃上,最好放上一张透明的纸,再用一支铅笔,把你看到的景物描绘下来,一幅作品也就完成了。
实际上,人们确实使用这样的方法做过伟大的绘画。
现实中这样的方法有时并不被经常使用,有些时候也不允许使用,那么如果还想作画,就只能通过训练,掌握一种方法,而使得这扇窗户于无形,而完成一幅图画,这里面就有一些规律和要求,而因此也就有了一些学科,比如透视学,画法几何,等等。
构成一幅图画的要素有三个:景物、画面和观察者,三者相互之间的位置,就形成了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形成不同的画面。
假设景物和观察者的位置固定,改变画面的位置,当然画面的大小也是固定的,这样就可以得到不同尺寸的画面。
在使用照相机拍照的时候,真实的情况并不是改变画面的位置,而是改变了照相机镜头的焦距,其实这也就是等价于改变了画面的位置。在这里有一个术语,叫做视角。
视角是观察者与画面边界连线间的夹角。
视角越大,画面截取的景象越多,感觉上与景物的距离越远,反之,视角越小,画面截取的景物越小,就像与景物间的距离缩小。人眼的通常的视角是50°左右,对应的镜头焦距是50mm,因此50mm镜头,也被叫做“标头”,也就是标准镜头的意思。
假如景物与画面的位置固定,改变观察者的位置,实际上,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但是假如出现极端的情况,就能得到一种特殊的形式,比如观察者出于无限远的位置。这个时候,视角无限小,甚至为零,也就是说,截取的景物视线是平行的,这样也会得到一种画面,就是投影画面,也是工程制图通常使用的,而描述这样投影规律的学问,叫做画法几何。
当观察者无限远,实际上也就无法再进行观察,也就无法形成画面,但是这个时候,假想景物可以发光,或者在景物的后面有光,而将景物投射到画面上,从而形成图画。
由于采用平行光线投影方法,景物与画面的距离就无关紧要了,而重要的是投影的角度和方向。为了全面展示景物或物体的形状,通常采用三个方向对物体进行投影,并且投影的方向与画面平面垂直,最后形成的图像在一个画面中显示,就是所谓的三视图。因为投影的只是外部前面的轮廓,因此需要更多的方向来展示。
三视图的基本原则是“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
其实三视图的应用,在现实里面并不多,使用的场合有限,而更多的是普通的透视,这里面同样有学问,而且也有一个叫法,叫做绘画透视学。
绘画透视学的关键是视线,在透视学中的视线是集中的射线,而在这种集中的射线基础上,再配合以有限的距离和画面尺寸,就形成一种独特的形式。
因为使用的是有角度的视线,因此这些视线就有了一些属性。
在目前人们所能认知的世界,被称之为三维的世界,通俗的说,要描述一个物体,会使用“长宽高”这样的数据,实际上这也就是对三维的简单的描述,长宽高分别代表了空间的三个维度。
由于空间和表现不同,在透视学上,就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图像表现方法,简单的说,就是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不管是几点透视,真实的情况都是三点透视,因为这个世界是三维的世界,可是为什么还会有一点、两点和三点透视那,那是因为有些时候在三个维度上,其中的某个维度与其他维度相比显得渺小而被忽略的缘故。但是不管怎么渺小与忽略,至少要保留一点的,就是远近,这就是一点透视。一点透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物体通常要以正面面对观察者,同时物体与观察者间的距离相对较远。如果不是正面面对那,而且距离拉近了一些呢,那么就会需要两点透视。如果距离再近一些,以至于可以感觉到了高度,使得为了得以见到全貌,而不得不仰视或俯视的时候,也就有了三点透视。
或者也可以说,一点透视展现深度,两点透视展现广度,三点透视展现高度。
那么这里面的“点”又是什么呢,确切的说,这个点,叫做消点,也叫灭点。
对于平行投影法的一个进化,就是不平行透视法,那么在三度空间中,其中的一度空间,采用不平行透视,所形成的图画,就是一点透视。既然是非平行透视,那么平行的直线,特指纵深方向,就要相交,而所有的平行的视线都要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视线的消失点,湮灭点,也就简称为消点,或灭点。
同样的,当有两度空间采用不平行透视的时候,所形成的图画,就是两点透视。两点透视的图画中,在平面上的两个方向上的平行线,会有两个交点,也就是两个消点。同样的三点透视,增加了一个高度方向的消点。
不论是几点透视,所有的平面消点,都会集中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也叫消线,通常会是一条水平线,在画面上也可以是天际线。而第三个消点所形成的消线,则必须垂直于水平消线。其实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因为画面是观察者所看到的景象,而观察者观看画面时会有两个维度的变化,在水平方向的扫描,形成水平消线,在垂直方向的扫描,形成垂向消线。
由于有了消点的概念,以两点透视为例,就有一些基本的规律,比如同一消线上的物体等高,不同消线上,等高的位置与观察者等距。诸如此类,有好多的规律,而一副绘画,只有符合了这些规律,才能正确的表现景物,才能有舒适的感觉,与人类的感知一致。
在各种绘画中,对于局部单镜头、小场景的描绘,通常会使用一点、两点、三点透视方法,对于大场景、多画面的绘画中,往往使用的是散点透视,这种形式更多的出现于中国绘画中,尤其是长卷。
散点透视的特点相当于视点不是固定的,而是移动的。
在掌握了透视规律之后,对于一个图画,或是一张照片,可以还原出一些构成景象时的信息。以一张照片为例,可以知道拍摄者的位置,身高,使用相机镜头的焦距,等等。
以上是关于“透视”简要的理解。
说明:图片来自网络。